第(1/3)頁
李巖最近經常進城,一方面是為了打探老百姓們的輿論動向,另一方面,就是為了經常可以聽一聽劉茂袍“針砭時弊”。
他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樣,并不是聽完就算。每一次聽劉茂袍講道理,都會有很多收獲,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感覺所獲良多。
今天劉茂袍講的這一套,讓他感覺到頗有點受用。
聽得不過癮,忍不住就跳出來拉住了前者。
劉茂袍:“兄臺,我記得你,上次討論闖王來了不納糧的那位。”
李巖:“多謝兄臺還記得在下,上次說了些不成熟的看法,倒是讓兄臺見笑了。今日聽了兄臺高論,在下仿佛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有幾個問題,實在是想請教一下兄臺,不知可否賞臉?”
劉茂袍笑道:“走,旁邊茶館里聊。”
兩人到茶館里坐下,點了一壺清茶,接著開聊。
李巖道:“兄臺先前說那個方案,在下聽了實在是覺得好。就拿這濟南城為例,德王府一家,便占了一半的田地,而且這些田地都是不納稅的。再加上本地鄉紳、士族,也全都不交稅,使得濟南城真正交稅的人,占有的田地不到總數的兩成。”
他長長地嘆了口氣道:“用這兩成的田地,來交十成的稅,老百姓怎能不苦?剛才聽了兄臺的話,讓這八成田地也一起來交稅,那交稅的田地就有了十成。就算每畝地收的稅減少一半,那收上去的稅也比以前多,還能讓老百姓們減輕一半的稅賦。”
劉茂袍微笑:“是的,就是這么回事。”
李巖:“農業這方面在下算是懂了,那商業這一方面呢?商人沒有田產,只有生意往來,又如何讓多賺的商人多交,少賺的商人少交呢?”
劉茂袍:“這就牽涉到商稅,又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了。”
他從懷里摸出一張發票……
這是高家村西安總管事王堂的發明,每買一件商品,就送附贈一張發票,目前已經在天尊解放區里大力推行起來,但在外面,還沒有人見過。
李巖接過發票,左看右看,奇道:“此為何物?”
劉茂袍:“發票!有人在商人那里買了一個東西,商人就要給顧客一張發票,上面記載著這個東西的價格,數量,一式兩份,一份保存在商人這邊,一份保存在顧客這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