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人工繁育的天鵝中,這份飛行能力絕對是排在前列的。 人工湖的王蓮區附近落下了幾只漂亮的白天鵝,它們低頭梳理著蓬松的羽毛,像是漂浮在湖面上的一大團團棉花。 而后,它們突然將長長的脖子往水里鉆,整只呈現出倒立的姿態,只露出尾巴在水面;直到捕捉到藻類和水草,才搖著頭浮出水面,水滴很快沿著羽毛滑落,被它們抖掉。 人工湖的水草和藻類從5月份就一直接受著營養液的灌溉,更加肥美,為了一口吃的,這些天鵝也是費盡心思。 卻讓兩個地方的游客都大飽眼福。 * 下午17點閉館后,葉晗照例去檢查天鵝們的狀態。 它們才剛來到植物園不到兩周,卻已經有了很高的人氣。 網絡上各種美圖層出不窮,甚至還成立了天鵝粉絲團,經常組隊來拍攝這群優雅的生物。 白天鵝交頸的唯美視頻傳播量極廣,游客們都以為是哪個動物園或是風景區之類的,沒想到是植物園。 花間門集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不少游客控訴某些動物園的飼養環境不好,他們每次看到的天鵝都是臟兮兮的,湖水也臟污不堪;原以為是正常的,但看了花間門集的天鵝才知道,這根本不正常。 原來天鵝可以生活在如此澄凈的水域中,原來天鵝可以如此潔白優雅。 天鵝好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樣的環境怎么行? 由此興起了一股監督‘天鵝環境’的熱潮。 游客們自發去不同的地方打卡,利用網上輿論整改了不少地方。 為這些天鵝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環境。 而很多人都不會想到,這些話題的起因,居然是因為一個植物園。 天色漸暗,葉晗身后跟著柳藝,兩人一起來到天鵝湖。 一看到葉晗,這群高貴冷艷的天鵝們全都撲棱著翅膀朝湖邊聚集,一個個放下高傲的姿態,伸長脖子去蹭她的手心。 甚至在葉晗蹲下的時候,兩只黑天鵝分別把脖子搭在她的肩膀上,親昵地蹭蹭,張開翅膀求抱抱。 葉晗抱了幾秒就將它放下。 好沉。 十幾斤的大鵝抱著實在有點吃力,翅膀快把她的臉遮住了。 在它們剛運送到花間門集的那幾天,天鵝湖里的水草、藻類等水生植物剛剛鋪設完畢,擔心天鵝們不適應,葉晗便拿著切好的青草投喂它們。 聞到青草的芳香,一群天鵝蜂擁而上、爭搶奪食,連掉在地上草屑都被啃得一干二凈。 如此一周過后,這群天鵝便從本身帶有一點攻擊性、到現在變得格外親昵。 其中有幾只黑天鵝特別會撒嬌,每天都張著翅膀讓葉晗抱。 其它天鵝也都圍在她的身邊,拍打著翅膀來吸引葉晗的注意力。 整個就是一大型爭寵現場。 柳藝跟在后面欲哭無淚。 為什么同樣是人類,她和園長的待遇卻差了這么多? 前幾天她差點被天鵝啄到手,幸好跑得快。 主要是柳藝看上了人家身上的羽毛,尤其是羽端上的那一圈,至少六七十公分,又長又直,潔白無瑕,特別漂亮。 她想要揪兩根下來珍藏,被那只天鵝識破,每次見到她都會追著跑。 弄得柳藝現在都不敢靠近,只有和園長一起的時候才敢來。 葉晗讓她把電子秤放在地上,挨個稱了天鵝們的體重,不錯,在持續增加中。 看來適應得很好。 本來她想著要盡快聘請一位專業的飼養員,但現在看來不用著急,先把職位掛上,等到宿舍建好之后再入職即可。 柳藝站在園長的身后,偷偷摸了摸比較親人的黑天鵝。 哇塞,居然摸到了。 羽毛的質感很棒,硬硬的微帶卷曲,邊緣柔軟,又厚又密,手感絕佳。 黑天鵝彎著脖子浮在水面的樣子,跟某品牌的水晶飾品一模一樣,十足的優雅。 等到她看準了某只白天鵝想動手的時候,對方突然猛地拍打起翅膀,嚇得柳藝驚慌地叫了一聲,以最快的速度逃竄。 柳藝:可憐.jpg 不知道為什么,她每次看上的都是同一只天鵝,引起了對方的警惕,根本無從下手。 因為那只白天鵝體型最大,羽毛最漂亮,雪白的羽毛沒有摻雜一絲雜色,收攏翅膀時羽端翹起的弧度比身體高出二十公分,尾羽蓬松而濃密,飛行時格外有力。 當然性格也很‘兇’,直起身子身長可達1.4米,翼展巨大,絕對是能把小孩嚇哭的程度。 嚇跑了這個討厭的人類,白天鵝又恢復優雅的狀態,甚至伸長脖子輕碰葉晗的手心,讓對方幫它梳理羽毛。 柳藝:...... 哇啊啊啊,羨慕嫉妒恨。 沒過幾天,花間門集的天鵝湖迎來了野生天鵝的降臨,它們呈一字型從空中降落,一共有30多只,分為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兩個群體。 天鵝的遷徙期大多為10月份,當天氣轉涼時,會飛往溫暖的南方過冬。 這批野生天鵝應該是最后一批從北方遷徙而來,原本將飛往更遠處的自然保護區,但中途歇腳時發現了這個優美合適的環境,還有有專門歇息的小木屋和孵化區,便打算在此處安家。 預計會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份。 w市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派人查看這30多只野生天鵝的生活狀態。 野生二級保護動物在物種繁衍和基因傳承上遠遠大于人工養殖品種,所以相關部分十分重視。 主任元鴻林在采訪時說到:“說實話,我們從未想過這群野生天鵝會在這里過冬。 候鳥遷徙有一定的規律性,往往會遵循以往的習慣,即去年去哪兒、今年還會去同一個地方,除非受到氣候、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從w市再往南400公里就是h省,那里建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天鵝保護區,每年有成千上萬只的天鵝在那里過冬,是往年天鵝們過冬的最佳棲息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