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華殿占地不大,又緊鄰文淵閣,與武英殿分列東西兩側,有明一代皇帝召開小型內閣會議,或者用來召見近臣,亦或者是廷議奏對的場所。 但是今天,這里的氛圍與平日里卻不大一樣。 小黃門或者文書小吏路過文華殿門口時候,都是輕手輕腳,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的逾矩或者差池! 只因為今日,內閣中幾位大臣除了沈?之外來了五人,其中三位原本抱病在家,現在也雄赳赳氣昂昂的立于文華殿院中,等待陛下召見,剩下一個沈?是因為被次輔劉一璟所彈劾,三天前已經去職,前往南京任閑散官去了。 而六部尚書中,除了殿閣大學士和內閣兼任,其余三人也都到了。 督察院,大理寺,通政處,各科給事中能到皆到。 但凡京城排的上號的,三公九卿,各部大員皆在! “陛下如此大排場的召見我等,想必是想明白一件事,”劉一璟雖為次輔,但是資歷夠深,幾乎和葉向高平起平坐,站在那里挺拔巍峨,重臣氣度明顯: “一個小小的遼東武官,想要撬動百余年來官場秩序,簡直癡心妄想!我們這些人,孔圣門徒,大儒宗師,才是大明朝存續的的養分!” 趙宋時候,文彥博那一句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劉一璟看來,乃是其人生的終極目標! 東林的意義,亦在于此! “方才進宮時候,劉宗周已經通知國子監的學子們撤去了,”韓爌站在葉向高和劉一璟身后一步的位置,臉色凝重,沉聲道:“那楊許做事少了些分寸,不該讓國子監的學生直接去往皇城午門,此舉已經相當于逼宮!” “怎么,這不就成事了?陛下已經召見我等!成大事,溫良恭儉讓可不抵用!”劉一璟輕哼一聲,表示無妨:“楊許做的沒錯!你不逼一逼,怎么知道陛下的底線在哪里?” 葉向高老神自在的站在那里,聽著劉一璟的話,沒有開口。 但是那一句:陛下的底線在哪里,出來之后,這位實際的內閣首輔耳朵輕輕的抖了抖。 這話和當初隆慶帝駕崩時候,高拱情急所言的:帝少,何以治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 “都準備好了?”葉向高面無表情地扭過頭,看著劉一璟。 “朝官中,三十二人聯名上書,一會只要進了文華殿,不把王琦縱敵叩關,勾結蒙古的罪名坐實,血染當場也不是不可能!”劉一璟輕輕點了點頭,胸有成竹。 倒是站在兩人身后的韓爌面露猶豫之色,顯然對于同僚如此激進的行為有著擔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