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恨,猶言遺恨千古。 元和元年,香山居士白樂天感懷玄宗貴妃生死不渝之情,作文篇《長恨歌》以紀之,一傳便名動天下,成了膾炙人口的千古奇文。 次年十二月,長安城外華嚴寺于星夜之中,迎來了一位年逾百歲的不速之客。 …… “……長,長恨?” 王凡有些糊涂地咽了口唾沫,卻又不好明問,只能聽楊暾繼續說下去: “不錯,長恨。唯一能確定的是,精研劍術的祖父正是因為醉吟先生那篇文章而改的名字,至于他那把佩劍先前的名號,我倒并不清楚?!? “呃,就是說,自楊老先生退隱江湖杳無音信之后,由于當年他并未留下傳承信物,所以整個中原武林盟主之位便一直懸而未決,雖然從那以后也舉辦了幾屆大會,但每次優勝者又都被其他那些不服氣的門派聯手以信物未現為理由否了下去,直到元和二年,楊老先生在華嚴寺現身,并藉由華嚴寺主持之口宣布了關于信物長恨劍的信息,這才使得中原武林重新沸騰起來……可是,恕在下愚鈍,我還是——” 楊暾神秘一笑,終于點出了最后關鍵之處: “據華嚴寺主持所說,記載長恨劍藏匿地點的書,就在祖父當夜留下的一冊《長恨歌》之中。” 王凡這才明悟過來,怪不得自家不過是鄉野鄙夫之門,竟還會有人愿意于星夜之間造訪,還留下了兩本元和元年才剛寫出來的長恨歌。然而這樣簡單的回答并不能完全解釋真相,為什么大名鼎鼎但素不相識的楊老盟主會將這樣一本決定武林命運的書冊留給自己,而英雄鄉內的眾多父老難道又只是因為這薄薄的一冊書而賠了性命?王凡張口欲問,然而楊暾似是早有預料,繼續說道: “那本長恨歌是如何落到你手上的,祖父又為什么要把它交給一個連我這個孫子都沒聽說過的人家,這些也是我想知道答案的問題。而至于說為什么連一整個英雄鄉都要為這本書賠命……” 楊暾眨眨眼睛,不知為何,語氣中突?,F出幾多嘲意。 “……說實話這卻也并不多么稀奇,中原武林經此大亂之殤,眾多門派已然傷及根基,偏偏其中大多還都是名門正派,這就使得原本幾已消跡于江湖的那些魔門邪道余燼重燃,聲勢飛速發展,在大亂后十年間已逾曾經巔峰盛勢,一時間中原武林風波詭譎,幾乎到了人人自危的緊急態勢,好在幾年前那些恢復了些許元氣的大宗派彼此聯手,拼著再次重創將那些發展的風生水起的魔門重新蕩滅,這才還了武林一片清靜。只是魔門勢大,此番歸來如千里野草,若不斬除根基不用多久便又重新生長起來,偏又趕上盟主空缺的時期,武林之間風聲鶴唳,再沒有功夫去追剿那些邪道,再加上有些邪道甘愿為一些大派做狗,處理一些見不得人的勾搭,考慮到留下他們將現在的渾水攪得更渾一些可能有利于自己將來爭那位子,很多門派也就不了了之了……” 楊暾說著舉起酒壺,然而送抵唇邊時卻像是突然心疼般撇了撇嘴,最后只是伸出舌尖舔了舔壺口殘留的瓊漿,琢磨著舌上如一株懶散睡蓮般緩慢綻開的醇辣滋味繼續道: “所以你要明白,現在的中原武林早已不如當初,魔門雖談不上縱橫無敵,卻也成了現如今江湖上不可能被根除的頑疾,再有一些大派在背后撐腰……這次英雄鄉屠村,若是擺到世人面前,很明顯就是魔門所為,不過至于是某個魔教想摻一腳,還是哪個面上光明偉岸的正派借著魔門的手做這黑事,那就不得而知了?!? “原來如此……那,楊兄以為是如何?” “嗯?我以為?那自然就是——” “——全是放屁。楊少俠,老朽猜的可對?” 黑黢黢的密林深處,突然間傳出一聲比老寒鴉陰森怪叫還要驚怖人心的蒼老答聲,像是一方隱匿于陰暗毒瘴間的黑渾池水內,兩顆形狀怪誕的尖石相互搓磨碰撞,在這一潭死水激起層層波紋,傳入人耳中則透著腐朽氣味攪弄得胸腹翻江倒海,讓人幾欲作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