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美聯社則是發表文章表示,中國足球在經歷了世界杯的陣痛后,迎來了復蘇,從二零零三年阿里漢出任中國隊主帥之后,已經在十九場國際賽事中保持不敗,這絕對不僅僅只是運氣這么簡單。 “亞洲杯對陣伊朗的半決賽,讓所有人都看到了阿里漢所調教出來的這支球隊的實力,它不完美,但足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年僅十七歲的小將楊陽,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法新社則是高度評價這一場比賽的意義,“一九七六年,中國隊第一次參加亞洲杯;一九八四年,中國隊第一次進入亞洲杯決賽,但很可惜,在最后的決賽中零比二輸給了沙特。” “闊別二十年,中國隊又一次進入了亞洲杯決賽,這時候的中國隊人才濟濟,老中青結合得十分合理,既經歷過世界杯的洗禮,隊內也有多名留洋國腳,更有像楊陽這種經歷過歐冠決賽錘煉的球員。” “這是中國足球有史以來最巔峰的時刻,也是最有希望取得突破的時刻。” 除了三大社外,國內媒體報紙也都是一片歡慶海洋。 全國球迷歡欣鼓舞,媒體們更是贊不絕口。 對陣伊朗的比賽,中國隊總共打出了十八腳射門,遠遠高于伊朗隊的七腳,就是在轉化率上偏低,只有五次射正球門,伊朗則是有兩次射正。 從場面上看,中國隊整體并不遜色于伊朗,兩支球隊踢得勢均力敵,很多足球專業人士都紛紛表示,這是阿里漢戰術思路的調整,從小組賽和八強時的進攻,轉變為攻守平衡。 “決賽的對手日本喜歡控球,而中國隊就應該積極發揮出自己的中前場的逼搶壓迫優勢,通過壓制對方的中場來尋求中前場快速反擊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日本的主力球員遠藤保仁將缺陣決賽,而中國隊除了郝冬頭部受傷外,其他球員無一缺席。” 同時,還有更多國內足球界人士表示,阿里漢的球隊在亞洲杯上最大的收獲,并不是成績,而是一枚冉冉升起的天才新星楊陽,以及中場核心邵嘉一。 “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球隊終于打出了堅決大膽的氣勢,在面對伊朗的比賽中,我們進退有度,既敢于大膽壓上,也能甘于回縮,這體現出了我們這支球隊的精神面貌在悄然發生變化。” ………… ………… 在國內外輿論一片看好的情況下,也不是沒有懷疑的聲音。 韓國隊主帥邦弗雷雷賽前預料中國隊必敗給伊朗,但結果中國隊二比一淘汰對手晉級,邦弗雷雷在賽后表示,中國隊贏得有些僥幸,楊陽的個人發揮改變了比賽局勢。 “但決賽碰到日本,中國隊沒有任何機會。” 日本主帥濟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有多名留洋球星缺陣,但日本依舊是亞洲最強的球隊,“我們哪怕是替補陣容,都足以在決賽中擊敗中國隊奪冠。” 日本中場核心中村俊輔則表示,中國隊淘汰伊朗進入決賽,這對日本來說是最好的消息。 “相較于強大的伊朗,我們更愿意跟中國隊交手,而我們將第三次贏得亞洲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