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還有什么?”喬梁一時想不出。 “苗培龍出事,你認為你有沒有責任?”安哲接著又道。 “我……我能有什么責任?”喬梁下意識道,他沒有想到安哲會如此說。 “嗯?你是這么認為的?”安哲道。 “這個……”喬梁想了下,“作為松北縣縣長,或許我也有點責任,沒有監督好他。” 安哲又沉默了,半天道,“好好的一個干部,一個曾經的優秀縣一把手,就這么毀了……組織培養一個干部容易嗎?” 喬梁聽著安哲的話,想起安哲現在是西北省組織部長,他現在可不就是承擔著培養干部的重任? 接著安哲道,“苗培龍就是一面鏡子,你要好好照清楚自己。” “嗯。”喬梁忙點頭,“我一定會的。” “梁子,你知道人生需要幾面鏡子嗎?”安哲道。 “這個……鏡子還需要多嗎?一面就夠啊。”喬梁道。 “不。”安哲否定道。 “那……老大,您覺得需要幾面啊?”喬梁道。 “我認為,人生需要六面鏡子。”安哲道。 “哦,哪六面鏡子?”喬梁好奇道。 安哲道,“第一面就是望遠鏡。登高才能望遠,杜甫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得高的時候,看到遠處眾山渺小,人會自然而然產生萬丈豪情,剎那之間有了前進的動力。蘇軾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若你站在高處,極目眺望,那么廬山的形貌也就一覽無余了。只有在站在高處,人才可以看清紛繁復雜的表象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真實。《左傳》里講,君子務知大者遠者。一個人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遠才能知道未來的路到底要怎么走。一個有望遠鏡的人,有著永不低沉的熱情,有著撥開迷霧見青天的能力,有著規劃未來的心智。 第二面是放大鏡,因為放大鏡可以放大你的胸懷。俗話說的好,能容人,才能聚人。能聚人,才能成事。一個人若是小肚雞腸,那就沒有人愿意待在他身邊。孤家寡人,單槍匹馬怎么闖天下?放大鏡還可以放大你的理想,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一個泗水亭長立下了奪取天下的抱負。墨子說,志不強,智不達,一個人如果理想不夠遠大,那么他就不能獲得與之匹配的智力、能力。正是因為奪取天下的抱負,不斷激勵著劉邦,所以劉邦才能以亭長的起點,有了奪取天下的能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