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離京-《大明風流全部目錄》
第(3/3)頁
旋即。
沈烈明白了過來,不由得眉頭緊鎖。
這京察制度本是大明太祖所創,用來考核百官政績,考核項目包括了四格,八法。
四格分別為守、政、才、年。
每格按其成績列為稱職、勤職、供職三等。
列一等者記名,得有升任外官的優先權。
守,代表操守,分廉、平、貪。
政,代表政務,分勤、平、怠。
才,分長、平、短。
年則指年齡,分青、中、老。
八法為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分別給以提問、革職或降級調用的處分,年老和有疾者退休。
八法后去掉貪、酷,改為六法。
按照六法考核后,被認定為“不謹”“罷軟”者,革職處分,屬“浮躁”“不才”者降職處分,“年老”“有疾”者勒令退休。
京察制度的存在,本身目的在于獎優懲劣,使各級官員能夠恪盡職守,為王朝統治做出貢獻。
然而正因為涉及了官員的獎懲。
結果從嘉靖朝默念開始,變成了大人們互相攻訐,黨派之間互相捅刀子的利器。
“長官往往博寬大之名,每屆京察,只黜退數人,虛應故事,余概優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隨著李如松憤憤不平。
沈烈卻幽幽嘆氣。
管不了。
“京察與我等何干?”
讓大人們去斗吧。
李如松也只是發發牢騷,很快便又沉聲道:“你此去通州,老子的人馬不在你身旁,你當小心謹慎一些。”
沈烈咧了咧嘴,笑道:“這叫什么話?”
離開你李大公子,我沈某的東廠隊伍便不堪一擊了么?
“哈哈。”
隨著沈烈扯了扯韁繩,油然道:“沈某也不是吃素的,這王朝雖破破爛爛,可是……總有些人愿意縫縫補補。”
若不然又能如何?
話音落。
李如松一呆,細細琢磨著這話中的深意。
反復念叨了幾句,李如松便笑罵道:“快滾,快滾……說的老子都有些傷感了。”
沈烈便哈哈大笑起來。
打馬而去。
兩日后。
通州碼頭。
回到了通州的沈烈有了錢,便揣著懷里的銀票,急切的繼續著他謀劃中的一切,開始在碼頭上購買一些倉庫還有地皮。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微山县|
安多县|
霍邱县|
聊城市|
隆安县|
蒲江县|
永顺县|
东宁县|
宝应县|
罗源县|
福建省|
淮安市|
长丰县|
福鼎市|
木兰县|
河东区|
凤阳县|
西青区|
册亨县|
龙山县|
北宁市|
平远县|
睢宁县|
肥城市|
富民县|
文成县|
武定县|
杭锦旗|
民权县|
安平县|
新化县|
宜黄县|
西宁市|
西乌珠穆沁旗|
巨鹿县|
永康市|
紫金县|
琼海市|
乃东县|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