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驚天收購戰·風云-《數字王國》
第(1/3)頁
2016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數字集團以11億美元收購了ARM公司5%的股權,時任數字集團董事局主席的趙子明,對外公開宣布要全資收購ARM公司。
消息一出,輿論嘩然!
歐洲金融圈普遍認為,他絕對是腦子進水,壞掉了。
之所以所有人都不看好數字集團收購ARM。
一方面是在于,ARM體量巨大,遠遠超出數字集團2月份混改時的千億估值,更不要說,一般并購要溢價50%,“蛇吞象”的收購可能性比較小。
而最為關鍵的是,英國是《瓦森納協定》的成員國,中國是被禁運的國家,芯片產業屬于“軍民兩用商品和技術控制”清單中九大類之一。
可以說,這個限制直接把數字集團收購ARM的可能性壓得死死的。
盡管協定規定,由各國政府自行決定是否允許或拒絕轉讓某一物品,并在自愿基礎上向其他成員國通報有關信息,協調控制出口政策。
但是“瓦森納安排”(常設機構)本身就是在美國的操縱下設立的,老大在組織內的地位和影響力,可想而知。
該有一個不利的前提,美國政府剛剛以安全為由拒絕了清華紫光收購美國芯片巨頭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
根據《瓦森納協定》,一國通報拒絕轉讓某一項目不意味著其他成員國有拒絕類似轉讓的義務。但是,如果一成員國批準了一個轉讓許可證,而過去三年中另一成員國曾拒批與此項目“基本相同”的轉讓,該國有義務在60天之內(最好在30天之內)向其他成員國作出通報。
在這種情況下,數字集團想要收購ARM公司,幾乎不可能。
所以,趙子明的公開聲明一出,歐洲各大對沖基金瞬間狂歡,一股腦沖向英國證交所,開始做空ARM公司的股票。
之所以有對沖基金選擇這樣做,就是堅信數字集團不可能完成收購,因為原則上,你不可能做空一個確定會漲的股票。
要理解這個事情,就必須對整個事件的邏輯有清晰的認識。
按照常理來說,一般要收購一個企業,都要出價比目前的市場價稍微高一些。
因為只有這樣,才有人愿意賣給你。
ARM目前股價16美元,收購價可能就要出20美元甚至25美元,公司現有估值是250億美元左右,最終完成收購,可能要達到400億美元。
只要收購消息一發布,公開股價很快就會漲到收購價位,這是很自然的市場反應。
ARM公司的股份,午后一度觸及漲停,其后股價回落,目前漲幅6.2%,近十五億美金,超過了趙子明手中股份的價值,這還只是第一天的威力。
而歐洲所有的對沖基金都知道《瓦森納協定》,大家非常確定,數字集團是無法完成這次收購。
而收購這種事一旦破裂,被收購公司的股價必定爆跌,跌破原來的價位。
所以,這幫人紛紛跑過來做空ARM公司,希望能借此大撈一筆。
可以說,這是資本的天性。
同樣的,不僅國際上對此次收購普遍看衰,即使在國內,各大媒體也持悲觀態度。
唱衰論調、批評分析、暗諷言論,層出不窮。
不能怪大家信心不足,而是現實更加殘酷。
芯片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集成電子行業最痛的“芯臟病”,因為技術原因及美國阻撓,這個軟肋延續至今。
根據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集成電路市場規模接近 12000億元,而國內產業銷售額預計為4000億元左右,自給率不足 40%。
從去年開始,集成電路進口額已經超過原油,并且進口差額在950億美元以上,今年的缺口還要進一步擴大。
而與此同時,國內芯片企業的日子卻并不好過。受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技術等原因的影響,國內芯片行業一直處于低利潤、發展慢的境地,甚至出現賣咖啡的利潤都比芯片高出100倍的奇怪現象。
更不要說,長期依賴進口的潛在風險。
持續且高比例的海外芯片進口,意味著我國電子產品制造業始終處于國外企業控制之下,很難再打破業已形成的壟斷。
且國內工業一旦用上“外國芯”,將會形成長期依賴,在計算機、互聯網以及物聯網等方面難以實現超越。
為了打破這種困局,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都殫精竭慮,手段盡出,結果卻屢戰屢敗,頻頻失利。
“漢芯事件”不用多說,影響之惡劣可謂空前!以致于很長一段時間,科研圈談芯色變,嚴重干擾了芯片行業的正常發展。
而在企業圈,清華紫光作為其中的主力軍,其坎坷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芯片業想要崛起的困難。
從美光科技2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被否定開始,一連串的失敗接憧而來。
同年9月,清華紫光計劃收購全球第二大硬盤生產商,美國西部數據15%的股權,但最終未能實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文区|
新巴尔虎右旗|
河东区|
唐河县|
洛川县|
武汉市|
乾安县|
酒泉市|
青浦区|
宜都市|
肇源县|
芒康县|
卢湾区|
建瓯市|
新竹县|
平阴县|
鹤庆县|
屏南县|
年辖:市辖区|
阳春市|
漳平市|
抚松县|
奉贤区|
夏津县|
庐江县|
南京市|
营口市|
介休市|
繁昌县|
房产|
金湖县|
景东|
宽城|
正定县|
巧家县|
鄄城县|
新绛县|
筠连县|
奈曼旗|
云浮市|
榕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