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這話是有道理的,但并不適用于現(xiàn)在。 蕭遠(yuǎn)道:“以仁德而治,本王當(dāng)然是贊同的,可方今大爭之世,若講兼愛,秦,何以存活至今,怕早就被列國吞并,仁禮,乃治世之根本,而亂世,非重典不可?!? “大王此言差矣?!鼻Y正色道:“就像秦靈二國,若兩位君主,能夠和平相處,與世無爭,百姓,便不會(huì)再受刀兵之禍,天下,自然也就安寧了?!? “此為謬論?!笔掃h(yuǎn)道:“一如先生所言,即便本王與靈王和平相處,可下一任秦王呢?下一任靈王呢?這兵戈,早晚都要起,到時(shí)候,天下只會(huì)更亂,要想真正的太平,只有山河歸一?!? “且先生此言,多有分裂華夏之嫌疑啊。難不成,要讓本王與靈王劃江而治,將這整個(gè)華夏大地,一分為二嗎?這豈不是分裂國家,分裂民族,這個(gè)罪名,本王可背不起。” “這,這。”屈禮被噎了一下,又施一禮道:“以此而論,在下辯不過大王,不過仁愛之治,才能達(dá)到天下大同啊?!? 蕭遠(yuǎn)看著他。 屈禮繼續(xù)道:“在下少時(shí)游學(xué),遇一婦人殺子,問之何罪,旁人曰:此子無罪,非親其罪?!? “婦人乃此子后母,如此而已,一如當(dāng)今天下,將百姓交于后母之手,何以為親。” “官員多苛政而廢仁政,庶民必多勞而寡恩,積怨而無告,此亡國之舉也?!? 蕭遠(yuǎn)并沒有生氣,而是笑了笑道:“若是在秦,此婦人,必不敢殺子,因?yàn)椋胤ú灰?!? 說著又道:“先生豈不聞,八百諸侯,割據(jù)一方,互相征伐,百姓苦不堪言,亦是實(shí)情。時(shí)至今日,若無我秦軍將士,掃平天下,何來各地百姓之安寧?!? 屈禮道:“大王所言,因何而至,正因禮喪而諸侯亂,可見天下大治之本,在于仁禮,若八百諸侯,人人遵奉禮儀道德,何來今日之亂世?!? 蕭遠(yuǎn)道:“先生所言,是為盛世之治,非亂世之治,本王聽下了,若天下歸一,必用以仁德?!? “如此,大王乃英明圣主也。”屈禮拱手彎腰。 “唉?先生謬贊,本王愧不敢當(dāng)?!笔掃h(yuǎn)樂呵呵的樣子,是真不想和他再廢話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