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一章 直運之弊,三教論衡-《大唐第一全能紈绔》


    第(1/3)頁

    徐齊霖也不掩飾,點了點頭,說道:“王給事可有建議?”

    王巽苦笑了一下,說道:“下官以為欲降低漕運花費,非開山鋪路、鑿石浚河不可,這財力、人力耗費,恐怕十分巨大。”

    徐齊霖輕輕拍了拍桌上的材料,問道:“這上面可都寫了?”

    王巽搖頭道:“下官未寫,若徐丞想看,下官明日便能呈上。”

    “先就明日呈給某看吧!”徐齊霖笑了笑,說道:“王給事熟悉漕政,某還要經常征詢請教呢!嗯,你且下去把建議寫出來。”

    “是,下官告退。”王巽施禮已畢,轉身離去。

    徐齊霖看著王巽的背影,若有所思地想了一會兒,方才打開文件,仔細閱看。

    按照現在的漕政,輸入關中的租庸調以江淮為主。因為江南地方大、氣候適宜,人口也已與中原相差仿佛,又沒有什么征戰,物資較為豐富。

    每年二月,漕運船只從揚州入斗門,開始漕運之旅。四月,漕船渡淮入汴,常常因為水淺,到六七月才到達河口;這時河水上漲,又要等到月水落才上河入洛……

    漕運很苦啊,看著這時間線,徐齊霖不由得發出感嘆。大半年,甚至是一年的時間,才能得以往返,那些漕船和水手真是辛苦,難怪書上說漕運加重了人民負擔呢?

    而且,時間拖得這么長,在路上耽擱也要吃喝,這耗費也是相當巨大呀!

    徐齊霖感慨之余,提筆一算,這路上停留等待水漲水落的時間,竟要比行船的時間長。

    這是什么鬼呀?又不是后世節假日的高速路擁堵,至于這樣嗎?就沒人考慮到這是個問題嘛?

    想了一會兒,徐齊霖再往下看,又發現了問題。原來江南船工不熟悉水情,行船于黃河汴河等河流時,常常要轉雇河師水手。

    這不是重復花費嗎?徐齊霖又皺起了眉頭。

    這個材料雖然不錯,但還不夠詳細,若是能列出漕船所經各段路程的詳細花費,就能更直觀地看出哪里需要改進了。

    當然,徐齊霖現在也能從中看出,為了避開三門峽岻柱山,從洛陽走三百里陸路運糧入陜州的花費是個大頭。

    如果船只強行從砥柱而過,則船毀人亡的概率太高,損耗巨大。

    徐齊霖找來地圖,認真在漕路上的幾個關鍵地點做著標記,又在紙上寫著自己找到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想法。

    其實,即便不懂什么水情,不知道如何行船,不去實地考察,通過王巽所整理的資料,作為一個具有后世思維的人,就象徐齊霖,也能看出很多問題。

    首先是直運法弊端甚多,江南漕船一路到洛陽,先是二月在揚州集合,雨季正常,便能直接出發,雨季來遲,漕船有時需在揚州盤桓一兩個月。

    然后渡淮入汴要看水深水淺,到達河口還要看水漲水落,進入黃河又常常需要另雇河工……

    這樣一算,在路上耽擱的時間有時竟達到五六個月之久,相當于正常運糧到洛陽的時間。

    如果把盤桓和耽擱的時間都能排除掉,也就省下了漕船人員數個月的吃喝,就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徐齊霖把整個漕運過程逐步分解開來,形成幾個環節,對于漕運改革就更一目了然了。

    哪怕不涉及到工程技術上的革命,而只是在程序上進行改良,使每一個環節的成本削減到最低,也意味著漕運改革的成功。

    數字啊,還要有更加具體的數字,才能進行成本的精細核算,才能把成本削減到骨子里。

    徐齊霖放下紙筆,長出了一口氣,對改革漕運更有了信心。

    但紙上談兵,即便計算精確,數據詳實,也未必會取信于人,還是要親身考察一番,方能上呈諫議,以求實施。

    時不我待呀,想到明年二月漕運便要開始,徐齊霖感到了時間的緊迫和任務的艱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垣曲县| 澳门| 黄骅市| 德庆县| 广安市| 塔城市| 固镇县| 全州县| 玉环县| 延庆县| 阿克| 定南县| 贵州省| 连山| 巴林右旗| 商洛市| 涿州市| 龙江县| 通州市| 沅陵县| 潮安县| 西峡县| 保康县| 利辛县| 上林县| 齐齐哈尔市| 洪江市| 奉新县| 淄博市| 鄂托克旗| 尼木县| 射阳县| 正定县| 五台县| 阳西县| 宁都县| 左贡县| 四平市| 永善县| 金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