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世民對朱元璋拱手行禮。 朱元璋笑了起來:“我能想到的,有上中下三策。” 李世民,楚禎四人洗耳恭聽。 到底是洪武大帝。 “玄武門之變,說到底是打天下的將領,與唐高……與李淵、李建成等長安君臣的爭端。” 朱元璋看向李世民:“天下是你帶著將領打下來,大唐將士皆聽你的號令去打仗。 長安君臣固然也有功勞,但在上戰場的將士看來,他們應該得封公侯之位,而非只是你秦王府下將士!” 天下就那么大。 功臣也只能那么多。 李淵要封功臣,李建成想要坐穩太子之位,也要封賞太子府的人。 秦王府將領更不必說。 三方,或者說兩方勢力匯聚長安城,注定會摩擦不斷,以致你死我活。 “伱不想父子兵戎相見,朕能理解!”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朱元璋心情是復雜的。 他欣賞史書中的唐太宗,但他的選擇,卻與李淵相似。 立長,不立賢。 當然,他不是李淵,他能打仗,也沒有李世民這樣的兒子,朱標不是李建成。 朱元璋說道:“上策,驅散秦王府幕僚與將領,讓他們在外為官,你則是閉門不出,謝絕訪客,不上朝,非李淵親自請,或戰事緊急,你不再領兵出征。” “這是上策?” 楚禎沒有什么顧忌,幫二郎問道:“這不是自斷手腳嗎?” “非如此,不能讓皇帝安心。” 朱元璋解釋說:”如今功高震主已成事實,那便讓你父親知道你不會謀反,要做就做到底,散了秦王府眾將,不結交朝中臣子,不關心軍國大事。” 李世民沉思著,他聽出洪武帝的意思,是讓他隱忍低調。 楚禎實在不認為這是上策。 林黛玉小聲道:“以君臣、孝心看來,這的確倒是上策。” 很明顯,林妹妹也在吐槽這計策。 但也一語點破為什么朱元璋把它列為上策。 他是君。 屁股天生是歪的! 楚禎哈哈笑,不再有疑問了。 朱元璋再說道:“中策,乃是你領軍出長安,巡防邊疆、防備突厥,或找準時機去洛陽。 但不管去哪,一旦出去就不能再回長安,你父親叫你也不能回,若要回,帶上你的兵再回去。” 楚禎只能說好家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