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克羅托內(nèi)的大軍還正如戴弗斯所預料的那樣,在此處渡河,從而讓早就埋伏在此的戴奧尼亞軍隊候個正著,擁有大量新兵的戴奧尼亞軍隊占據(jù)地利,又使用新奇的戰(zhàn)術,竟給予了大希臘以勇武聞名的克羅托內(nèi)軍隊不小的殺傷,一時間占據(jù)了上風。 戴弗斯在波斯時就以善于殲敵、打巧仗、傷亡少著稱于遠征軍,不過那時的托爾米德作為全軍傳令官,又要負責整個雇傭軍的協(xié)調(diào),而戴弗斯的軍營一向是管理最嚴格的,因此他往往只能窺其軍事能力的一鱗半爪。到了圖里伊,又聽到戴弗斯多次率軍以少勝多的事跡,早就心癢難耐。這一次的軍事行動托爾米德作為代傳令官(因為他還是自由民)全程參與,親眼見證了戴弗斯獨排眾議,構思了一場一次他前所未見的軍事計劃,并如臂使指的讓聯(lián)盟的所有部門圍繞這個計劃展開行動:讓老人、婦女穿戴盔甲在港口內(nèi)走動,迷惑敵人的艦隊;在黑夜行軍中的細致安排,甚至讓從未有過經(jīng)驗的新兵和自由民也能順利的到達卡斯特隆城;軍隊執(zhí)行嚴格的紀律,嚴密封鎖卡斯特隆城,不讓消息外露;派出伊扎姆的山嶺偵察隊過河偵察敵人的動向,隨時匯報,同時派出騎兵截殺敵人的過河偵騎,讓敵人對特里翁托河對岸的情況一無所知;天還沒亮,就率軍悄無聲息的快速趕到此處潛伏起來,并在前方河岸設置誘餌(指的是那四千士兵),同時屏障大軍的蹤跡;而在特里翁托和下游的步涉河段故意布置了一千多人,讓克羅托內(nèi)人不敢冒傷亡大的風險,從而選擇走更安全的河流中段…… 整個軍事行動中,戴弗斯的謀略得到充分展示:欺騙、快速的行軍、偵察與反偵察、埋伏、引誘……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最終成功地調(diào)動了敵人,達到了目的,也讓托爾米德大開眼界。這個時代,城邦間的戰(zhàn)爭大多是雙方招集士兵在一個雙方都接受的地方進行會戰(zhàn),或者當一方強大時另一方就頑強防守,直至援軍到來再反擊,雙方將領把心思都放在會戰(zhàn)時的戰(zhàn)術運用上(這是斯巴達人最擅長的),哪有像戴弗斯一開始就根據(jù)情況制定一個計劃,并圍繞這個計劃做一系列復雜而又精細的行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簡直是把血腥的戰(zhàn)斗雕刻成類似精致秀美的雅典陶瓶般的藝術品,正像戴弗斯自己所說的那樣,“戰(zhàn)爭關系到城邦的存亡,必須慎重再慎重、思考再思考,方可采取行動。” 這就是為什么戴弗斯能成為一個強大聯(lián)盟的執(zhí)政官,而提馬宋卻戰(zhàn)死在一個小城里的原因吧!托爾米德浮想聯(lián)翩。 “托爾米德,你趕去東面,通知贊提帕里斯、埃皮忒尼斯、茨皮特、萊德斯他們,敵人很快就會過河,讓他們做好準備,按照計劃行事。”戴弗斯下達命令。 “是!”托爾米德翻身上馬,往東馳去,盡管東面采取的戰(zhàn)術會更加匪夷所思,但他已經(jīng)擁有了對戴弗斯的信心。 ……………………… 腓拉得福斯從優(yōu)提德摩斯口中得知米隆率軍渡河、遭遇戴奧尼亞的軍隊、正陷入苦戰(zhàn)的消息后,著實嚇了一跳。戴奧尼亞人竟然在特里翁托河上游對岸埋伏了近兩萬大軍,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那么這邊會不會也有埋伏呢?他望著對岸駐守的一千多戴奧尼亞的輕步兵,忍不住想著:原本他還盼望著米隆過河之后,趕來幫他逐退對面的敵人,以減少士兵的傷亡,現(xiàn)在反而是他要帶兵去幫助米隆。形勢危急,已不容他多想。 這里的步涉河段容不下6000多士兵同時過河,他迅速將部隊分成前、中、后三部分,頂在最前面的是3000多名重步兵,利用他們堅固的防護,能在敵人箭矢、標槍的攢射下,減少傷亡,順利抵達對岸,驅散敵人。緊跟其后的是500名騎兵,他們能追擊敵人的輕步兵,并擊潰他們。最后是將近3000名輕甲兵。 在經(jīng)受了戴奧尼亞的遠程攻擊后,付出了一些傷亡之后,克羅托內(nèi)重步兵登上了河岸,無需他們追趕,戴奧尼亞輕步兵早就逃遠了,腓拉得福斯率軍順利的全部過河。 “將軍要追擊嗎?”騎兵隊長阿里索西斯請示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