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失敗來得如此的迅速,使得皮安倫仍舊不愿相信,因為他自覺勝利距離他是如此之近:“進攻!繼續進攻!敵人馬上就敗了!!……”他竭斯底里的喊著,企圖阻止周圍的戰士逃亡,卻險些被推倒。 “大首領快走!再不走就走不了啦!!”親衛們強行拉著他后撤。 ……………………………… “指揮官大人,我們已經贏得了這場會戰!”托爾米德一臉欣喜的前來報告:“敵人已經全線潰逃了!” 這個結果在戴弗斯的意料之中,他面色平靜,說道:“這場會戰還沒有結束,光擊退敵人還不夠,得看最后的戰果如何!” 通常,一場正面的會戰,失敗一方士兵的損失很少超過10%,而在潰逃之后,如果追擊得當,往往會令失敗一方傷亡率會大增,這是因為沒有斗志的潰兵已經無心反抗了。 因此戴弗斯讓進攻的軍號一直在吹響。 戴奧尼亞士兵們干脆扔掉沉重的銅盾和銅盔,雙手持槍,不顧疲憊的身軀繼續向前追擊,配合從側前方沖來的援軍圍殲敵人。 比西尼亞戰士、埃皮忒尼斯和茨皮特率領的輕步兵和自由民、伊扎姆的山嶺偵查大隊在布魯提軍陣右翼到中路后方拉起了一張“大網”。盡管這張“網”不太結實,且網眼過大,但足以震懾只想逃命的布魯提人。 在到處都是戴奧尼亞人的喊殺聲中,部分潰兵干脆的扔掉了武器,坐在了地上。 萊德斯騎兵大隊則以極其疏散、寬大的兩路橫陣追擊逃亡的敵人。養足馬力的騎兵就像粗大的笊籬來回清掃著殘枝敗葉…… 接近黃昏時,戴奧尼亞騎兵才停止了追擊,他們疲憊的從漫山遍野都是潰兵的科森扎高原上回來時,個個人馬血跡斑斑,煞是嚇人,后來好事的士兵們給他們取了一個“血騎兵”的綽號,并最終成為其正式的名稱。 而此時會戰已全部結束,戴奧尼亞以傷亡1500人的代價,導致布魯提聯盟傷亡近5000人,俘虜5000多人,獲得一場大勝。 萊德斯興沖沖的來見戴弗斯,結果被告知:指揮官大人已經去了火葬場。 走在尸橫遍野的戰場上,戴弗斯獲勝的喜悅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 士兵們將戰死的隊友整齊的擺放在草地上,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到頭。他們小心翼翼的往死者的眼睛上貼上兩枚奧波爾的同時,含著熱淚為死者向哈迪斯做祈禱。 看著一張張似乎熟悉的蒼白的臉,戴弗斯的步伐有些沉重。終于,他停住了腳步,前方路旁十幾個士兵圍著一具尸體哭泣,為首一人他正好認識,第二軍團的連隊長克緹普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