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小亞細亞希臘城邦所展現出來的敵意讓列奧提奇德斯提高了警惕,為了減輕后勤供給的壓力,也為了讓之后的希臘聯軍能夠更順利的登陸,他決定改變之前王國所制定的策略,當戴奧尼亞軍隊的使者再一次向伊利昂請求開放港口遭到拒絕之后,列奧提奇德斯悍然率軍包圍了伊利昂,要求其歸順戴奧尼亞,結果遭到了拒絕,于是他下達命令:攻城! 在傳說中幾百年前的特洛伊城高墻厚,希臘聯軍攻了10年都未能攻下,但那時的特洛伊不但是座大城,而且是小亞細亞西部的霸主之一,得到很多盟邦的支援,所以才能防御那么久;今天的伊利昂雖然也算是一座中等城鎮,但遠遠無法與它的前身——特洛伊相比。 而列奧提奇德斯麾下有三個步兵軍團和一個騎兵軍團,總共兩萬六七千人,還有第四艦隊暫時歸他指揮,從海上到陸上,將伊利昂城圍得嚴嚴實實。更何況戴奧尼亞軍隊的攻城技術遠不是幾百年前的希臘聯軍所能相比的,因此在圍城之后的第五天,伊利昂人就吃不消了,只能向戴奧尼亞軍隊投降。 列奧提奇德斯接受了他們的投降,派部分軍隊進駐伊利昂城,從而掌控了這個在赫勒斯滂海峽的重要樞紐。 “伊利昂城被攻占”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周邊的地區,讓臨近的希臘城邦感到驚恐,他們不得不紛紛派出使者,向戴奧尼亞軍隊表達善意。 列奧提奇德斯趁機提出:讓他們提供一定數額的軍糧和物資,來換取保障他們城邦安全的承諾,獲得了同意。 與此同時,列奧提奇德斯還派軍隊深入米西亞的內陸地區,一邊勘察地形、了解敵情,一邊搶收麥田、增加糧食儲備。 米西亞總督西奧彭普斯無力阻止戴奧尼亞軍隊,不得不多次派信使向法那巴佐斯求援。 此時,待在格爾迪烏姆的法那巴佐斯還在等待小亞細亞各地區軍隊的匯合,只能向已經組建好的小亞細亞聯合艦隊發出命令,希望他們能夠采取行動,攻擊或者襲擾戴奧尼亞軍隊的支援船隊,以緩解陸地上的壓力。 列奧提奇德斯在登陸小亞細亞之前,特地派信使通知希臘本土各盟邦,要求他們不必再率軍來塞薩利會師,而是直接乘船前往戴奧尼亞軍隊在米西亞開辟出來的登陸地,所以從9月末開始,希臘本土各城邦組建的軍隊就陸續乘船前往小亞細亞,因此每隔幾天就有一支運兵船隊橫穿愛琴海,更別提天天都有運輸物資的船隊往返于兩個大陸之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