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啊!你們快來看看這是什么!!” 吃過午飯,大家開始探索山谷,研究山谷內(nèi)的物種有什么不一樣,大約一刻鐘口后,吳教授率先有了發(fā)現(xiàn)。 聽到吳教授那邊有了發(fā)現(xiàn),專家們立馬跑了過去。 “咦?這……這好像是屎殼郎啊!!” “不對,這不是屎殼郎,這是獨角仙!” “獨角仙?怎么可能,黔省不是沒有沒有獨角仙嗎?” “哈哈,以前沒有,現(xiàn)在不是有了嗎??” 第一次在黔省發(fā)現(xiàn)獨角仙,專家們都很興奮,小心翼翼的將它捕捉到專門的器皿之中,然后大家繼續(xù)在附近的樹林中尋找。 獨角仙又名雙叉犀金龜,是一種金龜子科、叉犀金龜屬昆蟲,因雄性有發(fā)達的頭角而得名。分布于計華夏東部,島國,太國等地,生活在森林中。 幼蟲是以腐葉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質(zhì)為食,成蟲還以樹木傷口流出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為食。生命周期約一年。常被作為寵物飼養(yǎng)。 獨角仙頭長獨角,形狀似鹿角,因此就叫獨角仙。 其體長約30-50mm(不含額角),體寬20-30mm,身體呈長卵圓形,體表背面光滑或微茸毛,腹面茸毛較多。體色個體差異較大,從深紅到紅棕再到純黑均有,有時同一個體的頭胸和鞘翅顏色也會不同。 獨角仙多棲息于常綠或落葉闊葉林中,因幼蟲依賴林下的腐葉土或朽木形成的腐殖質(zhì)為食,因而對森林的原生性要求較高,尤其喜愛殼斗科植物,如青岡櫟。此外幼蟲也會在腐爛的草堆、木材廠木屑堆、蘑菇種植場的木屑培養(yǎng)基中生活。 其幼蟲在腐殖土或木屑堆內(nèi)部生活,一般不會將自己暴露在外面。因氣門開放,所以必須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不然很容易因身體快速失水死亡。 幼蟲最適溫度為23-25℃,此溫度下進食最活躍,生長狀況最好;雖然可以忍耐30℃的高溫,但會對生長產(chǎn)生不利影響;20℃以下進食量減少,生長緩慢;10℃以下進入休眠狀態(tài),基本不進食,體重會減少;可以短時間忍受0℃左右的低溫,但低于-2℃會造成死亡。 幼蟲天敵主要為鼴鼠、獾等會挖掘的捕食者,以及叩甲、土蜂等肉食性幼蟲,也容易被真菌寄生死亡。 而成蟲天敵主要為烏鴉、貉、野豬等森林中的消息肉食或雜食動物。體表常附著有大量的螨,但一般不危及生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