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雖然不可能獲獎的人都選擇前來澳大利亞,但只要有其中的一半,甚至一小半愿意前來,對于澳大利亞來說都能夠接受了。 雖然維多利亞獎目的是為了給澳大利亞拉攏高級人才,但獎項評選還是十分認真和公正的。 最終能夠獲得任意一樣獎項的人,絕對都是在這方面有十足的貢獻的人才。 這樣的任何一個人才,都能對某個行業起著重大的作用。如果澳大利亞能夠收攏許多這樣的人才,那么何愁澳大利亞不能崛起呢? 亨特管家回國之后,歐洲的主要事物就交給了澳大利亞駐荷蘭大使艾里克·奧布姆以及歐洲事務總管戴維·馬丁斯·西芒。 戴維·馬丁斯·西芒自然不用多說。作為老阿瑟公爵信任的心腹之一,也是阿瑟的班底。 而艾里克·奧布姆大使是外交部的人才,也是阿瑟比較看好的澳大利亞本土官員之一。 戴維·馬丁斯·西芒的歐洲事務總管職位,實際上和亨特管家的總管職位一樣,都是隸屬于王室的私人官員。 他們只聽從阿瑟命令,是絕對效忠于阿瑟的人。 而歐洲事務總管顧名思義,就是管理歐洲事務的屬下。 雖然澳大利亞是一個大洋洲國家,但絕對少不了要和歐洲國家打交道。 特別是英國和德國,一個是擁有深厚關系的母國,一個是關系良好的合作國家。 荷蘭人的行動也很快。在土著購買條約簽訂的第二個月,也就是1901年12月,荷屬東印度的第一批土著就已經運送了過來,足足兩萬名。 雖然澳大利亞為此也付出了十萬英鎊的購買費用,但相比這十萬名勞動力來說,澳大利亞絕對是賺的一方。 當然,荷蘭王國也不怎么虧。這些土著放在殖民地還不好管理,荷屬東印度時不時就爆發一次叛亂。 這兩萬個土著一半被分配到了鋼鐵廠,快速增加澳大利亞少的可憐的的鋼鐵生產量。 一半被分到了工業鐵路的建設中。目前,鐵路的建設正是缺人,在不缺少鐵軌和其他物資的情況下,這種能干活的土著,當然是越多越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