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說了沒,紫禁城那兩位要賠給倭夷兩萬萬兩白銀,還要割了關外一大片地給那些東洋矮子。”天津一座茶樓里一個商人打扮的人在對同桌的人說道。 “這地是皇上家的,銀子也是皇上家,他樂意賠您還能攔著不成?”同桌的人說道。 “嚯,您這話我就不愛聽了,看到了沒,大宋太子的金口玉言,華夏乃華夏人之華夏。老子就是華夏人,我啥時候同意割了關外之地給倭夷了。合著他們倆母子不是華夏人,割的不是自己家的地不心疼是吧?”另一個圍坐而坐的人舉著手里的無頭帖反駁到。 “這位兄臺說得極是,那兩萬萬兩白銀,難道是他們滿人自己種地種出來的?最后還不是增稅加賦來盤剝百姓,這洋貨大行其道我們的生意早就不如往日了,再攤上這些個苛捐雜稅今后的日子可就沒法過了。”一位鄰桌的商人也被這邊的話題吸引了過來。 “那是,若不是大宋派了鐵甲巨艦把那馬關圍了,這地還真就落到那東洋矮子手里了。”一個消息靈通人士說道。 “哦,這位仁兄倒是見多識廣,和我們說道說道那馬關講和之趣聞可好?”聽到有人懂的比那無頭帖上還多,有人就央求他講個詳細了。 “好說,好說。我倒也不是見多識廣,也就是在關外有點買賣,去過幾趟大連灣。這事真不是什么秘聞,那洋人的報紙都是寫得極詳盡的,既然大伙想知道,那我就說說吧。”這人倒也沒賣關子當即應承講于大伙聽了。 “小二,上一壺好茶!”看到有人要說馬關講和之事,馬上有人做東叫了壺好茶。 “別看那倭夷滅了北洋水師還在奪了山東諸地,看似威風得緊,實則去年早就被大宋在遼東擊沉了三艘鐵甲艦,還有數(shù)千被俘的倭夷在遼東修路挖煤呢。這倭夷怕自己和朝廷講和后那大宋不認輸,一定要等大宋派人去馬關才肯談。”那人說道這呷了一口茶水。 “嚯,這大宋倒是威風得緊呀!兩個和它不要相干人打架講和,還得要它到場才作數(shù)呀!”有人趁這人喝水空隙插話道。 “誰拳頭大誰說了算呀!兩倒霉孩子自己劃下的道道,回頭大人不認,可不就白說了嘛?”又一群眾插嘴。 “那大宋起先也懶得去那倭夷的島國,趙家那位太子爺說了,該我們的,我們自己會拿回來。嘖嘖嘖,這話多霸氣!那意思是你們倆倒霉孩子自己劃道道吧,別分了我家果果就成。可是那倭夷哪敢自個去講數(shù)呀,這馬關春帆樓上各國諸位大員就這樣臉對臉僵了一個多月。最后英夷實在看不下去了,愣是求來了大宋太子妃,倭夷和朝廷這才講起了斤兩。”那人繼續(xù)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