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果不其然,來了,而且就是這個號稱詩劍風流的許獬來“尋釁”。 但是人家當得起啊。 許獬乃是官應震親自相邀而來,就是覺得此子有會試三鼎甲格局。 本來人家在福建那邊就已經名動一方,便是不來青檀書院,一樣有絕對把握在下科春闈中高中,只是今年這科他正巧趕上在生病,未能參考,所以也讓江南士林十分遺憾。 他在江南游歷時也是以文會友,兼有劍簫技藝助興,在揚州瘦西湖,在杭州西湖,在金陵玄武湖,都曾經留下過頗多佳話,也引來不少官宦士紳的小姐們青眼相加。 他這份狂放風流的氣勢也讓江南那邊士子們十分傾慕,與北地這邊厚重內斂又有不同。 所以西園那邊除了那個只瞄準下科狀元的韓敬外,練國事的沉穩大度和許獬的豪放瀟灑便各自代表了北南兩地的風格。 和許獬相比,哪怕是練國事在名氣上都要稍遜一籌,更不用說范景文、賀逢圣這些剛剛來得及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字輩了。 或許要真論名氣,只有在崇正書院讀書的楊嗣昌可堪與許獬一比。 挾勢而來,站在那白石前搖扇昂頭,果真是一副狂士模樣,只讓范景文、賀逢圣等人都是為之皺眉。 而且這里邊還有一條,許獬是南方士子,他這么一抬頭放話,直說是到順天,意思就是游歷完大江南北,大河內外,沒遇到過敵手,隱隱有挑戰北地士子的架勢。 同時他又代表的是西園學子,所以西園這邊自不必說,便是東園這邊,像賀逢圣、傅宗龍、許其勛這些詩文不弱的人也都覺得不好去扛下這一局,最好的應對便是東園中的北地著名士子來接上。 問題是許獬的氣勢擺在那里,誰能有他的名聲,有他的格局? 范景文和陳奇瑜他們能有么? 如何對之? 如果不能給對方以最強硬最霸氣的回擊,那么今日這場面就算是被西園師兄們給徹底碾壓了! 誰能擔此重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