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又是一番拉鋸戰式的談判,好在劉東旸和柴恪都已經明白了各自想要什么,能夠提供什么,所以迅速達成了一致。 在馮紫英離開的前一天,雙方基本條件談妥,只等朝廷那邊有一個明確答復了。 從甘州返回京師城,需要橫跨整個甘肅鎮和寧夏鎮、榆林鎮一直到山西鎮北部直到大同,再進入京師地界。 這一線基本上都是軍中驛道為主,但在寧夏和甘肅境內都不算太平,鄉間野地里仍然有不少漏網之魚淪為了盜匪,殺人越貨,搶奪擄掠,無所不為。 這一趟護送馮紫英回去的又變成了馮佑,這讓馮紫英也很高興。 馮佐是老爹身邊最重要的助手,所以不能跟隨馮紫英回京,馮佑就算是最合適的了,知根知底,還有幾分交情。 “少爺,恐怕以后你真的不能像在臨清和在草原上那樣恣意妄為了。”馮佑說話的語氣要比馮佐輕松許多,這也是馮紫英樂于和馮佑在一起的主要原因。 馮佐永遠都是板著臉嚴肅的口吻和語氣,即便是解釋和勸說,也都是硬邦邦的語氣,而馮佑就要圓滑柔和得多。 “老爺年齡大了,經不起這樣的折騰,其他事情老爺都可以坦然接受,包括他自己的安危,唯獨您的事情老爺無法泰然處之,您去了草原之后尚未有消息傳會來時,老爺那一段時間覺都沒有睡好,一直到消息傳回來,他才睡了安穩覺,后來你又去了甘州又沒有了消息,老爺還要負責指揮打仗,又要擔心您,所以老得很快,直到甘州消息傳來,老爺才終于放下心,……” 馮佑的話讓馮紫英也真正意識到這種血脈之間的特定紐帶組成足以超越其他一切,自己日后再不能以其他理由來敷衍老爹和老娘他們了,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自己好。 “謝謝佑叔提醒,紫英明白。”馮紫英也鄭重其事點頭,“所以我離開甘州是明智的,我在這里,父親始終難以放開手腳。” “少爺如果想當老爺和太太高興,最好的辦法就是早日替馮家生下一男半女,老爺在您去了草原之后就一直念念不忘,念叨您還沒有為馮家留下血脈,所以少爺可以的話,回京師之后盡快解決這個問題,我想老爺在甘州這邊也能安心了。” 馮佑的話更像是受人之托,但是馮紫英卻能理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