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解決了這個問題,剩下的就是這設立市舶司后收益以及最緊要的以此為抵押的舉債問題了。 如果是解決了與民爭利問題是質是本問題,那么市舶司日后每年收益和向商人們舉債的數量就是量的問題了,如果這個量太少,比如二三十萬兩,甚至三五十萬兩,那么意義分量就要清淡許多了。 “馮卿,以你之見,這設立市舶司該如何行事,比如設立地點是只設一處還是三五處?另外,馮卿可對這市舶司每年收益是否有一個評估?”永隆帝目光灼灼,盯著馮紫英。 “回稟皇上,這等評估照理須得要先行對整個沿海地區的海貿做一個調查才能得出,但是縱觀閩浙和兩廣以及南直隸的海貿情形,臣以為不會太差。”馮紫英也不敢輕下結論,萬一說得太離譜,那可就真的損害自己名聲了。 永隆帝有些失望。 他也知道是自己有些急于求成了,這等原本毫無根基之事,驟然要對方就要拿出一個具體數目來,委實太難為對方了,但他又實在有些不甘心。 “馮卿可以可否做一個大致評估,就是朕與馮卿之間的私下談話,無需外人知曉。” 馮紫英也是一怔,這個待遇可不低,此言不入三人之耳,堪稱隆遇了,不能冷了對方的心。 想了一想之后,馮紫英這才正色道:“皇上,微臣的確不敢輕下斷言,尤其是這每年海稅收益不定,但微臣想若是第一遭收取的的特許金卻是可以作一個大致評估的。” “哦?”永隆帝先是失望,然后又是雙目放光,“馮卿快說。” 這個時候他才想起對柴恪奏折中也說到了海稅和特許金的問題,也做了簡單解釋,特許金就是要從事海貿的商賈須得要向朝廷繳納的一次性費用,相當于獲得門檻資格,其他人便不得參與海貿。 “微臣有個粗略設想,以閩浙的海貿發達,可按照大中小三等規模來發放海貿特許證,一等須得要繳納特許金足銀八萬兩,二等五萬兩,三等二萬兩,可允許從事海貿十年為限,…… ,……,閩省可發放一等特許證三到五份,二等五到十份,三等十到二十份,……,同理浙省、南直、兩廣、山東亦可按照此等規格,適當縮減,……” “……,這等特許證數量只是臣的一個初步估算,實際操作可以先適當少一些,待到明后年等到海貿發展起來,再適當增加,……,另外這等特許證在特許年限內也可以轉讓,……” 看見永隆帝臉上露出的狂喜之色,馮紫英也不忍打擊對方的積極性,只是低垂著眼瞼道:“但若要想讓這等特許證真的為海商們所接受,朝廷也需要做到一些舉措,……” “哦?”永隆帝終于冷靜下來,他也想到天下哪有這等好事,這些商人們也不是傻子,豈有朝廷出臺這樣一個制度便遵守執行,乖乖奉上銀子的?“馮卿,你說。” “第一,特許證數量需要控制,若要增加,須得要經得已經取得特許證的商人們認同,要有一個協商機制,否則朝廷今年發十份,明年發一百份,那這等特許證就毫無意義和價值了,……” 永隆帝點頭,這的確在理,若是朝廷這般做派,那就和搶和騙沒什么區別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