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蓋因無論是在外地還是在京為官,特別是距離老家太遠的,要回一趟家實在太難了,除非病休、奔喪丁憂這種,哪怕是年末春假也就那么二十天,對于像一個兩廣、四川在京中做官的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 雖說臨清沒有什么至親,但是回了一趟老家,總得要看一看問一問,那段喜貴替自己招募的人手在臨清也是學習加實習鍛煉時間不短了,情況究竟如何,雖說有信來往說著,但是自己親眼一見,才最踏實。 豐潤祥在山東的發展勢頭很好,幾座大府城都已經有了分店,而且開始進入了北直,比如保定府和河間府。 這兩府算是北直民間相對較為富庶的地區,豐潤祥在這里開店,也算是一個開始布局北直的開始。 不過馮紫英已經失去了對這等首飾行業的興趣了,當初之所以從事這個行業,一方面是薛家有這個資源,二是自己剛剛介入想要練練手,三就是要借這個攤子來培養鍛煉一下使用阿拉伯數字計算方式以及復式記賬法的人才。 現在薛家雖然沒退出,但是在薛蝌尚未成長起來之前,相當于薛家退出了,其他兩方面都已經達到了目的。 “距離臨清二十里,今晚就在臨清歇息一晚。”崔景榮笑著對馮紫英道:“紫英,你就莫要管我們了,這邊我們直接去驛館,先前我們都一路打了招呼了,自有州衙接待,嗯,若是你有暇,也可以來坐一坐。” “崔公,下官就只有說一聲抱歉了,只有這半日時間,下官回去一趟,還得要替父母敬敬祖宗,還有一些親戚要見一見,……”馮紫英趕緊道。 “唔,你去忙吧,不過你提到的臨清貢磚這一行業的擴大規模問題,本官覺得很有意義,若是臨清有這等優勢,而且這沿線包括南直和京師都對此類貢磚需求很大,完全可以把這個行業放開吧?” 崔景榮站在船頭,背負雙手,若有所思。 “崔公,其實私下里貢磚燒制都不是什么秘密了,但畢竟有朝廷約束著,所以始終不能放開手腳,據我所知,這些磚窯現在所燒制的數量除了供給京師城里需要外,甚至連東昌府和周鄰府縣都難以滿足需要,更遑論南邊的金陵、揚州、松江這些地方了。” 馮紫英很驚訝于崔景榮居然有此膽魄,不過這讓他也很高興,估計應該是魯西南和河南那邊歉收可能會引發明年流民潮的問題讓崔景榮有些擔心,所以開始尋找解決路子了。 “一旦把這個行業放開,下官估計起碼能解決好幾萬流民的生計問題,今年魯西南和河南那邊大旱,戶部不是正在計議如何賑濟,防止流民北上入京么?這應該是一條好路徑。” “紫英,你這是在逼我還是引誘我啊?”崔景榮被馮紫英說中了心事。 這二三十年來,北地諸省幾乎是每年都有水旱蝗災情,尤其是旱情和蝗災幾乎是連在一塊兒,不是山東就是河南,要不就是山西、陜西或者北直,范圍大小,程度輕重不一。 每年戶部光是應對這賑濟都是應接不暇,也加劇了財賦的拮據狀況,可是若是不賑濟的話,這興起了流民,都往京師跑,京師也受不了啊,弄不好就要起疫情大災,那才是彌天大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