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任何一個國度,一個王朝,尤其是封建王朝,在任何時候,鐵和鋼都是處于緊缺狀態下的,無外乎是緊缺的程度而已。 哪怕是歐洲進入工業革命時代的前期,鋼鐵都是供不應求的,當然這種狀態是隨著鋼鐵產能大增而開發出了更多的使用范圍,使得鋼鐵產能始終難以趕上需求的增長。 在大周,一樣如此。 這個時代的冶鐵業都還處于一種較為原始的小規模作坊式生產方式,無論是質量還是產量都遠遠無法滿足需求,這也使得在很多領域對鋼鐵的使用只能忍痛割愛,用其他代替。 不說周邊的草原游牧部落對鐵和鋼的巨大需求,像日本、朝鮮乃至南洋地區一樣對鋼鐵有著巨大需求,看看佛山的鐵鍋成為兩廣出口最暢銷的產品就知道大周周邊對于鋼鐵這種物資的需求有多么饑渴。 而大周自己一樣如此,用到鐵和鋼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單單是武器的需求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隨著造船業和建筑業的發展,在船、馬車等交通工具制造上和建橋等領域,對于鋼鐵的需求都會持續增長,而不僅僅是原來那種主要用于生產生活比如農具、刀具、鐵鍋等這些領域。 這些晉商的嗅覺無疑是靈敏的,哪怕只是自己似乎是不經意間的一句話,都能引起他們的重視。 當然這可能和自己在開海之略上建立起來的巨大影響力和威信有很大關系,換了兩年前,誰會理你? 馮紫英頗為玩味的看著眼前幾個商人,這些家伙消息靈通,也敢于冒險,這一點上你還得要佩服。 范永占也很坦然,自己獲知的渠道并沒有什么見不得人,這也不是什么軍機要務,而且既然是在北地,作為山陜商人是北地人的一份子,當然也有資格來參與了,說到底任何一個行業都需要銀子的投入,難道這一位小馮修撰就不需要他們么? 馮紫英當然需要他們,搞冶鐵業,哪怕自己大略知曉這其中一些門道,但是這不可能像某些金手指,就能一蹴而就從傳統原始的冶鐵技術進化到反射爐。 這里邊光是焦炭還原技術他就只知道一個大概,不知道要實驗多少次才能摸索出來,那就讓這些晉商們去砸銀子投入吧,也算他們推動這個時空工業技術革命盡一番心意了。 “范公,你們這消息可真的是來得靈通啊,知曉這件事情的人,這個世上應該不超過一個巴掌數,沒想到你們居然得知了。”馮紫英假作感慨。 “大人,我們晉商也是北地商人一份子,您不能厚此薄彼,已經有人在埋怨您對江南商人太優厚了,甚至他們覺得這是不是和您要迎娶江南女子有關了。”范永占打著哈哈,“他們懷疑你是不是中了江南士紳的美人計了,說為什么您就看不上我們北地士紳的女子,……” 美人計?!馮紫英忍不住哈哈大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