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自己兒子的觀點不以為然,馮唐簡短地回答道:“紫英,對有些人來說,恐怕上了船就沒法下船了,留在營中也許就意味著毫無希望,甚至結果不會比他們出營搏一回的好多少,這種情形下,只要有一支軍隊踏出營門,就會有其他人效仿,到那時候局勢就不可控制。另外造反這個詞語,你可以說是造反,但也有人可以冠之為清君側,甚至靖難,早就有無數先例了,李世民,朱棣,朱祁鎮,而且為父記得你曾經也說過一個觀點,歷史是勝利者書寫,……” 馮唐的話讓馮紫英終于明白,這皇家奪嫡之事,為什么文官都不愿意參與了,因為實在是很難說清楚這里邊的門道,反正到最后誰坐了那個位置,都得要用文官,那又何必去攪合,弄不好就是滅族之禍呢? 見兒子不語,馮唐笑了笑,“紫英,你還是好好琢磨一下明年觀政期滿你該去那兒吧。至于薊鎮那邊,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不過為父自有辦法。” ; “明年觀政期滿的去向,兒子還要和幾位師尊商量,齊師是希望兒子留在朝中的,但喬師覺得朝中這兩年只怕不安寧,覺得還不如下去打磨一番,官師也主張兒子下地方上去,不過他是一直主張宰相必起于州部,覺得如果沒在地方上干過,便永遠無法明白下邊的難處和弊病。” 馮唐正色,“我支持你喬師和官師的觀點,你太年輕,明后年誰知道朝中會有什么異變,去地方上也對你將來有利,按照觀政進士慣例,你要連升三級,下去就能干個同知,好生學學如何做官。” 馮紫英也笑了起來,“聽父親的意思,這兒子現在這翰林院修撰都不算官了,非得要到地方上才算官?” “朝中這些官兒,怎么說呢,務虛居多,不要以為自己能耐多大,到了地方上,你才能真正明白一任官員究竟該做什么,能做什么,最終你做好做成了什么。”馮唐這番話倒是意味深長,說出了這大周朝做官的真諦。 父子談話告一段落,馮紫英起身見禮告辭,馮唐卻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他,讓馮紫英有些納悶兒。 “父親為何用這等眼光看著兒子?” “這么晚了,你還要去馬巷胡同那邊兒?”馮唐輕嘆一口氣,“你也得要注意著身子。” 老爹從未主動問過二尤的事情,今日首次提起,倒是讓馮紫英有些尷尬,“嗯,兒子明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