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畢竟青檀書院是當下齊閣老和現(xiàn)在中書科掌科事?lián)f未來可能會成為新設立商部尚書的官應震的根基所在,在沒有明顯問題時,也不好干預,而且人家現(xiàn)在每出一期時都提前主動送到了禮部來,相當于備案了。 “我問過禮部左侍郎顧秉謙,其稱《月旦談》皆為士子諫言,士子們心憂國事,忠君愛國之心可嘉,禮部理應許可,更何況每期《月旦談》青檀書院承諾都會提前送到禮部備案。” 張驥總覺得若是像青檀書院這等民間書院都可以評論時政,那么這就有點兒像是第二個都察院了,雖然《月旦評》不談人只說事,但這種評論依然很容易產(chǎn)生影響力。 “四弟,這《月旦談》又和馮紫英有關系?”張騏眼睛微微瞇縫起,多了幾分冷意,“這廝我們的活動也邀請過幾次了,從不參與,可這等辦報卻是格外積極熱心,那《今日新聞》也和他有莫大關系,加上這《內(nèi)參》,你說這廝意欲何為?” “哼,無外乎權(quán)和利,《今日新聞》是謀利,聽說那些商賈們?yōu)榱嗽凇督袢招侣劇飞峡d推銷他們貨物的文字,每月都要繳納銀錢,據(jù)說這叫廣告費,至于《內(nèi)參》,那不用說,肯定是要在內(nèi)閣和六部諸公面前留下印象,開海事務沒他的份兒了,他馬上就要外放了,這一出去,沒有兩三年就別想動,永隆八年的新科進士們正在熱鬧,三年后就是永隆十一年的新科進士們喧囂時刻了,誰還能記得他?他不用這種方式來提醒朝中諸公,還能怎么做?” 張驥倒是看得很清楚,“至于這《月旦評》,我聽說他倒是沒參與多少,掛了個名,嗯,他也算是青檀書院的知名人物了,留個掛名總編,提醒后來者他的存在吧?!? “那現(xiàn)在老九去了青檀書院,恐怕也就是沖著青檀書院的影響力去的吧?”張騏語氣越發(fā)冷峻,“梅妃好心計啊,都說文臣從不參與天家之事,她這是想要用自己兒子從小培養(yǎng)與未來文官們的關系,以便于以后好借力?” 張驥心中暗笑,自己這位兄長倒也反應夠快,意識到了這一點。 問題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卻沒辦法去干預,老就才十四歲,而自己和兄長都已經(jīng)是年滿二十了,不可能再去青檀書院讀書,而且以自己兄弟二人的心境,此時也已經(jīng)讀不進去書了。 “應該是如此,父皇也應該明白這一點,所以原來一直沒松口,但是不知道這一次為什么卻同意了老九去青檀書院讀書?!睆報K揉了揉臉頰,“父皇的心思我們都猜不透啊?!?br>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