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另外君豫兄的擔心我還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來寬解。”馮紫英繼續道:“將來隨著人口的增長,整個大周人口基數還會有一個很大的膨脹,同樣隨著朝廷面臨外來的威脅增大,對外防御和運輸都會提升,像造船、火銃火炮制造? 對鐵料這一塊的需求也會有一個我們可能想象不出來的巨大增長? ……” 這一點練國事倒是很能理解? 現在貧苦人家全家上下的除了菜刀和犁頭外? 甚至連柴刀可能都是幾家人共用一把,鐵鍋也是破了又補反復使用,原因無他就是鐵料太貴? 如果能夠解決鐵料太貴的問題,那么這種需求也會有一個巨大增長。 而馮紫英所提到的無法想象的巨大,練國事估計應該是指在軍事上的需求,比如火銃火炮和板甲,乃至于在水師艦隊的鑄炮需求,以大周現在的鐵料生產能力,的確還遠遠不足。 “紫英,這一點我大略理解了,但是我還是覺得單靠這種工坊來吸納無地或者缺地丁口,恐怕未必能行,關鍵還是得有足夠的地和米麥,……”練國事的分析判斷還是很謹慎。 “這一點君豫兄也說得沒錯,但是田土從何而來,除了墾荒,可現在好田好地基本上都已經有主了,要么安南,要么南洋,可能還有一些,但這并不意味這就沒有其他辦法了,米麥都只能栽種在平地,對天時要求也高,但還有些新的從西夷引入回來的東西一樣可 一樣可以供人飽腹,……” 一聽馮紫英所言,練國事就明白了,“你說的是番薯和土豆?徐光啟一直在嘗試的?” “對,相比之下土豆更為重要,雖然不耐儲存,但是其產量很高,番薯產量也高,但其不能長期當成主糧來實用,如果可以和米麥以及土豆混合來搭配,倒是很好用,……” 對于馮紫英的這些話,練國事到沒有多少懷疑,無數例證已經證明了馮紫英一直都是言不輕發,發必言中。 “看樣子你是打算去了永平之后準備試一試?”練國事很好奇,“你這個同知不會就是專門沖著這個去的吧?” 同知作為知府副手,基本上什么都可以管,但是勸農絕對不是主要職責,但練國事總覺得馮紫如此熱衷于去地方上,并不完 全是他所提及的那些理由,因為這家伙表現出來的熱情實在不像是被逼出京的感覺。 “嘿嘿,君豫兄,日后你就知道了,這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其實挺有意思的,像這土豆、番薯,其實徐大人在天津衛那邊就已經試驗成功了,但是卻始終難以為人所接受,難以推開,這讓徐大人也很失望,除了老百姓不理解不相信外,更重要的還是地方官府的不支持或者不信任,小弟既然去了永平府,好歹也是一個同知,組織一幫人來嘗試一下還是沒問題的,而且你應該知道永平府北邊就是薊鎮的山海衛、撫寧衛和興州右屯衛,軍屯面積不小,正好可以用來試一試嘛?!? 練國事這才意識到人家還有一個薊遼總督的老爹啊,這薊鎮就在薊遼總督府管轄下,以往永平府和北邊的薊鎮諸衛所一直關系不睦,現在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根本不叫事兒了。 “山海衛和撫寧衛情況小弟不清楚,但是興州右屯衛小弟知道屯兵數量不少,基本上都淪為了民戶,只說土地瘠薄天時又差,而且屯兵基本上沒有列入平素操練,純粹就是一幫浪費軍資的貨色,不如廢物利用,看看能不能用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