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問題不大。”陳奇瑜很有信心? “咱們青檀書院出來的? 時政策論便是強項? 而館選庶吉士不就是考這方面的見識見解么?一衷精于治政? 伯牙擅長軍務,我么,嘿嘿? ……” 見陳奇瑜張牙舞爪的模樣,馮紫英和宋師襄、孫傳庭三人都忍俊不禁。 尤其是孫傳庭,他和陳奇瑜、鄭崇儉號稱永隆五年青檀書院山西三杰,結果鄭崇儉卻先拔頭籌,給陳奇瑜很大打擊,也幸虧此番春闈大比和殿試陳奇瑜成績都不差,這才讓陳奇瑜心里平衡了許多。 “玉鉉,可別大意失荊州啊。”馮紫英也笑著提醒,“我知道你心里有數,但今科江南士人也都不差,庶吉士對于日后意義重大,……” “放心。”陳奇瑜鄭重其事地道:“這等事情上,斷不敢有所輕忽。” “另外就是在北地的工商產業發展上,可能《內參》也要有所傾斜,你們也知道我此番外放一定程度還是受了開海之略的影響,朝廷獲益,江南得利,咱們北地卻無甚收獲,所以我都快被咱們北地士紳給視為叛徒了。” 馮紫英的話讓三人都沉默下來。 這個情況他們都知道,也很清楚最大獲益者是朝廷,甚至可以說解了朝廷燃眉之急,但北地士紳們可不管這些,他們只知道他們沒有獲益,你馮紫英還是北地青年士子領袖,就這么維護北地士紳利益的? “其實也不是沒有獲益,只是短時間內看不太出來罷了。”孫傳庭忍不住插話,“紫英你也無需氣餒,終歸這些人會明白過來的,單單是邊務整飭,九邊穩 ,九邊穩固,就足以說明一切。” “呵呵,問題是這些人恰恰就是鼠目寸光。”宋師襄也插話,“紫英你說要在《內參》刊文上有所傾斜是指什么?” “我此番去永平,也算是一個探索吧,準備匯集南北工商實力在永平拓展實業,以煤鐵開采冶煉制作為主,一來可以充實邊防,二來可以吸引流民,三來可以增加工商稅收彌補永平財賦不足,……”馮紫英平靜地道:“這些動作多少會有一些響動,到時候你們在刊載文章上,也可以搖旗吶喊一番。” “你是打算親自撰文?”陳奇瑜皺起眉頭。 “嗯,實踐出真知,總要做了,才知道這些事情能不能行,會有什么樣的結果,你們也不必抬高,實事求是地評價便是。” 馮紫英也不確定自己所做的這些究竟什么時候才能見到效果,地方上的反應如何,以及朝廷又會如何來看待,但是從吳耀青那邊反饋回來的消息來看,永平府的地主士紳力量在十多年前遭遇察哈爾人寇邊后受到很大損失而被削弱得很厲害,尤其是像遷安和撫寧都是如此,這是一大契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