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馮紫英的回答讓在座眾人都是心思不一,百味陳雜。 齊永泰自然是欣喜自豪,葉向高、方從哲和李廷機卻是感慨萬千,北地士人不少,能讀書的也不乏其人,但是真正要稱得上能臣的,卻沒有幾個,這也是江南士人始終能在朝廷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主因,甚至像李三才這種北地士人中的佼佼者,還不是一樣被慢慢影響和拉攏進入了江南士人的群體中來。 但眼前此人只用了幾個月時間就表現出了不一般的治政才華,這甚至比他之前提出的開海之略更讓人深思,如果說你歷練一二十年有這般能力也說得過去,可你才下去當一府同知,好歹你也要熟悉一年半載吧?居然就這么大刀闊斧干起來,還干成功了?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 這單單要用運氣來形容,恐怕就是自欺欺人了。 當然要說讓幾人心生嫉妒卻還不至于,畢竟江南士人壓制北方士人的態勢局面不是一兩個人能扭轉的,更不用說像馮紫英這樣的小字輩了。 哪怕他再絕才驚艷,要想走到三品官員位置上,沒有十年也不可能。 要想入閣,看一看大周朝最年輕的入閣大臣是多少歲,四十二,還是廣元年間了,馮紫英再厲害,也起碼要二十年吧? 二十年,在座的人還有哪一個還能留在朝中?沒準兒骨頭都爛了。 再說了,二十年,誰又能說得清楚沒有像馮紫英這樣的天縱奇才出來,江南讀書之風盛行,可不是北地能比的,歷來是人才輩出,難道還懼怕一二人杰出之才不成? 倒是李三才對馮紫英又有一些不一樣的觀感,畢竟此子最早是和自己有些瓜葛的,或者說此子六年前的嶄露頭角和自己也有些關系,自己畢竟也還是北地士人,哪怕不太認同現在北地士人那種保守陳舊的觀點,但是他的根還在北地,不可能像江南士人那樣毫無顧忌。 馮紫英的卓越表現越是耀眼,特別是開海之略是深得李三才的認同的,在他看來,這才是有大格局大氣象的胸襟,不會拘泥于北地那點兒狹隘格局,現在看來此子在具體地方治政上依然也有自家手段,值得夸贊。 就在一干人都是深思細品的時候,還是鄭繼芝打破了沉寂:“紫英,你大興工商開礦,還要和兵部合作興辦火銃火炮工坊,嗯,還有開榆關港,那今年永平府的夏稅秋糧應該沒問題了吧?”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