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馮紫英的確沒有時間來糾葛了,這一寶,他幾乎是傾力壓上了。 現在已經是七月初了,滿打滿算最遲九月中旬,蒙古人就該差不多集結完畢,要南下了。 從哪里南下,哪里是突破重點,不得而知。 但是北邊邊墻太漫長了,無論是誰都沒法堵截得住。 而且從職方司獲得的消息來看,一旦內外喀爾喀都要加入進來,那幾乎可以肯定,從宣府到薊鎮甚至遼東這一線,蒙古左翼諸部都不會放過。 無論是佯攻,還是分路突破,永平府都跑不掉,甚至永平府境內就能輪到幾路突破。 看看從喜峰口到義院口這一帶,數百里地,單單靠那些烽燧能起到多大阻攔作用? 太平營、建昌營、燕河營、臺頭營、石門營這一順大營理論上要作為抵御蒙古騎兵突入進來之后的主力,但是他們能起到多大作用,馮紫英心里沒底。 實際上在尤世功和他的談話中就隱約流露出過一些意思,這幾大營在真正面對蒙古人大規模入侵的時候都會集中使用,不可能以一營兵力去硬扛蒙古入侵主力,那是自尋死路,而主要還是要由薊鎮這邊來統籌整合起來迎戰。 話雖然說得好聽,但是隱藏的意思馮紫英卻明白,如果入侵蒙古軍隊數量不大,那么薊鎮會統合兵力應戰,但是如果蒙古軍隊數量超過預料,那么薊鎮就要以防守順天府,確保京畿安全為主了。 那么舍棄永平府也就是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這卻是馮紫英不能接受的。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打定了主意,馮紫英就全力以赴。 接下來幾天里,從五縣一州選集結過來的民壯經過篩選,加上從軍戶子弟中挑選出來的民壯,共計十六個哨兩千余人開始進入基本訓練。 在第一批八個哨中表現優異的數十人被挑選出來充當帶隊教官,在馮安的統一指揮下,開始對這兩千人的大規模訓練。 而第一批從榆關港下船的佛山莊記火銃也從榆關經撫寧運抵盧龍,開始裝備第一批八個哨的民壯,黃得功和左良玉的拔山營兩個部各帶四個哨進行混編,幫助他們進行訓練。 與此同時,拔山營兩部也在黃左二人的指揮下,開始規范性按照馮紫英撰寫的小冊子進行隊列訓練,以求迅速彌補起在這一塊上的不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