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她也知道自己做不了自家相公的主,相公既然能和這位賢德妃娘娘有瓜葛,肯定也是深思熟慮之后的考量,利弊得失風險相公肯定早就有過盤算,所以她不會去越俎代庖。 “既如此,晴雯你就和鴛鴦走一趟吧。”沈宜修思考了一陣,最終點頭:“若是抱琴姑娘代娘娘問起大爺的事兒,你就把你知曉的說說就是了,大爺的事兒都是公事兒,也沒什么不能見人的。” “奶奶……?”晴雯不是很想去,蹙著眉頭。 “晴雯,娘娘既然專門讓抱琴出宮一趟,自然也有道理和分寸,去吧。”沈宜修擺擺手。 ******** 馮紫英站在兩名鐵匠身旁,拿起一具槍機認真查看。 這是一具典型的瑞典式火繩槍,應該說即便是放在歐洲,也還算是較為先進的了,開始大規模在歐洲軍隊中裝備時間不過超過十年。 研發出來時間倒是比較早,但是鑒于其槍機的制作復雜程度和昂貴價格,在十六世紀中后期被研發出來之后一直無法普及,一直要到十六世紀末期才開始慢慢在歐洲各國裝備起來。 這種火繩槍很快就會在歐洲三十年戰爭中大顯身手,哪怕簧輪燧發槍也已經大量出現,但是簧輪燧發槍跟加上昂貴的價格和復雜的制作工藝更是限制了簧輪燧發槍的普及,真正要等到燧發槍普及,還要等到簧輪被帶彈簧的阻鐵取代才能實現。 現在的簧輪燧發槍還有許多毛病和不足,而起制作復雜和價格昂貴更是大大超過普通火繩槍。 槍機的蛇桿頂端有一個火繩夾開口,藥鍋和藥鍋蓋連為一 連為一體,加上槍管,這就是一直火繩槍,也就是火銃最核心的部件。 槍機制作尤為復雜,而槍管質量決定著火銃的射程。 馮紫英點點頭,放下槍機,“這種槍機一個匠人花多少時間可以制作一具?” “很慢,哪怕是我們佛山來的熟練匠人,在鋼料和工具齊備的前提下,有一名輔助人員協作的話,大概半個月能制作一具。”莊立民在一旁介紹道。 “那這邊我交給你的這些匠戶們呢?”馮紫英忍不住皺眉。 莊立民從佛山帶過來充當師傅的匠人不過三十余人,加上學徒也不過八十余人,這意味著他們這一個月下來也不過就能作出八十具槍機,如果還要加上槍管的話,估計到蒙古人南下的時候,如果單單依靠佛山這邊來人,估計連兩百支都造不出來。 “他們就更慢了,主要是做出來的東西太粗糙,許多根本沒法用,要反復返工不說,而且浪費很大。”見馮紫英臉色很不好看,但是莊立民卻不敢撒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