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楊嗣昌笑著點頭:“還是紫英好啊,兼祧三房,岳父們便是有什么好事,都能想著紫英。” “文弱說笑了,令尊現在巡撫鄖陽,想必才會需要一個真正的幕僚團隊,荊襄流民的治理可不簡單,尤其是現在西南亂象已現,朝廷讓鶴公巡撫鄖陽也是未雨綢繆啊。” 馮紫英巧妙地把話題拉到楊鶴身上,楊嗣昌便沒有再深問,反倒是替自己老爹擔心起來,“紫英,播州那邊仍然蟄伏不發,但內里和周邊土司來往越發密切,職方司估計也就在近期就會有動作了。” 楊嗣昌有些沉郁的語氣顯示出他對西南局面的不看好,“耿大人在重慶那邊編練民壯新軍,希望兵部能為其提供火銃,紫英,聽說佛山莊記在永平這邊開礦冶鐵,又與兵仗局和軍器局合辦火銃工坊制作火銃,不知道進展如何?” 楊嗣昌的問話讓馮紫英還不好回答,這不是秘密,但是目前對兵仗局和軍器局的說法是還在籌辦,但實際上前期已經試生產出一部分火銃,主要是供給新軍以及抵消當初莊記承諾給遼東方面的火銃。 沉吟了一下,馮紫英這才回答:“文弱,不瞞你說,莊記這邊等到蒙古人退出邊墻,便能生產火銃了,前期數量和質量肯定有些問題,但是放在明年,肯定就能正常下來,只不過楚材兄那邊恐怕是來不及了,但火銃來不及,軍中兵仗局和軍器局還有部分刀槍,我以為兵部可以先行運往重慶,若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登萊軍上,我擔心會出問題。” 楊嗣昌一凜,“紫英之意……?” “我沒其他意思,登萊軍初成,兵員皆來自山東和徐州,未必能適應西南山地和氣候,而且有未經戰陣,莫要又成為另外一個京營,那就真的是笑話了。” 馮紫英的解釋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但實際楊嗣昌總覺得里邊還有未盡之意,“王子騰乃是宿將,這些情形他們考慮得到吧?而且登萊軍已經在湖廣駐留經月,要說氣候適應也差不多了吧?” “但愿吧,我倒是建議兵部要考慮周全一些,三邊之兵是否可以調動?若是甘肅寧夏那邊不好動,但榆林和固原的兵呢?” 馮紫英也不爭辯,對王子騰的登萊軍他一直持警惕態度,總覺得對方如此爽利的就去了湖廣,怕是存著某些心思,但具體會有什么問題,他也說不出來,但賈元春…… “固原鎮的兵?”楊嗣昌遲疑了一下,“固原鎮兵力單薄,本來就是作為榆林和寧夏二鎮的預備隊,……” “既然是預備隊,那為哪里預備不一樣?拉到西安、鄖陽一線,也不過多費些糧食,總勝過一直呆在固原吧?”馮紫英反問:“文弱,你該向柴大人建議一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