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哪有什么上前,不過就是一百多人俘虜,那也是拼盡全力才算是留下來的,這都快成了賀虎臣和楊肇基日后重返京營的倚仗了。 若是沒有這一戰,沒有這一百多科爾沁俘虜,他們鐵定命運多舛,現在便是科爾沁人想來贖人,他們都不肯,非得要等到兵部親自核準之后才肯談贖金的事兒。 “可是咱們這一趟從榆關接貨,從榆關過來可就要遠兩三百里地了,這雪大路滑,只怕這運費還要漲一截啊。”白面漢子摩挲著下頜,“若是從運河過來,通州上岸,那就輕松許多。” “哼,只圖輕松,那最好你就成日里呆在屋里陪你那婆娘罷了,到最后你看看沒了銀子,你那婆娘還會不會成日里對你和顏悅色?沒準兒一拍屁股走人,找個有錢人做妾或者當外室,也比跟著你家貧四壁,喝西北風強。”白面漢子的同伴沒好氣地道:“走榆關辛苦是辛苦了一些,但這運河沿線的稅關多少?光是山東境內就夠揭一層皮了,徐州那里更是直接加征三成,走海路上來,一切全免,只在榆關抽一次,通州這邊過一道便能進城,何等劃算?” 兩個人就在那里嘀嘀咕咕算計起來,聽那話語里的意思,應該是要從松江販布到京師。 松江布目前仍然是整個大周量最大、品種最齊、顏色花式最多的頭牌,加上水運方便,所以便是整個北方的棉布也開始興起,但也還無法和松江布抗衡。 王紹全就曾經和馮紫英說過,山東其實棉布產量也不小,質量也不錯,但是在染整和花式上仍然遜色江南,所以山東棉布更多的是銷售到遼東和口外以及本地,像近在咫尺的京師城反而是松江布更受歡迎,價格也更貴。 “……,這些流民去永平府據說是修路,可什么路要這么多人?” “誰知道,密云懷柔那邊都成了一片白地了,他們回去又能如何?不是凍死就是餓死,去永平修路也好,筑城也好,好歹肚皮總能填個半飽吧?”側后方的一個緊抱著懷中包袱的小販模樣人懶洋洋地道。 “哼,半飽?永平府還不是才遭了兵災,蒙古兵不也打到了盧龍城下?就永平府那樣兒,哪來糧食養活他們?自家都喂不飽,還能管別人?” “你懂個屁,不知道榆關港都開港半年了么?”小販沒好氣地挖苦道:“你就知道盯著一畝三分地,現在遼西那邊基本上都是從榆關港運貨了,現在通州那邊的糧、布都積壓了,原來去遼東的貨,現在需要起碼少了一半,反倒是永平那邊的鐵料還往通州運下來了,弄得返程的車卻還不找貨源了,現在是到轉過來了。” “若是都走這海路,這一路稅關都免了,的確能節省不少,但是朝廷不能這樣放任吧?”同伴還有些不甘,“那運河這一路不是就要少了許多生意?” “那也不至于,運河還是主要的,海運能有多少,榆關港就那一處,估計朝廷也就是為遼東考慮罷了,京師這邊還不得靠漕運?”小販搖頭。 馮紫英好整以暇的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這滿堂話語都映入耳中,倒是一個難得的聽取民間聲音的機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