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練國事也默默記下。 “另外,若是你們練家若是有意此行的,不妨也介紹一二進來,……” 練國事吃了一驚,訝然看著馮紫英:“紫英?!” “別用這種眼神看我,這么大的營生,你真以為山陜商會和佛山莊記以及本土士紳如此放心交給你來主導,若是沒有利益牽扯,他們怎么可能放心?我不是要你本人在其中要干什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更像是一種質押吧。”馮紫英淡淡地嘆了一口氣,“我也不愿意這樣,但是你想要盡快打開局面,贏得他們的認同和支持,只能如此,利益趨同,才能最大限度聚合力量,這個道理不用我說,……” 練國事走了,馮紫英看得出來對方腳步比來時沉重,但是他卻無法幫助對方。 這種心結應該練國事自己去打開,而作為永城士紳望族出身的他,也不 他,也不過是一時有些感觸而難以接受,很快他就能明悟過來,想清楚其中原委利弊。 有時候馮紫英自己也在反思自己,似乎自己也一樣無法擺脫時代的束縛,你不踏進去,就難以利用他們的利用,而作為一個凡人,癡心妄想覺得可以以一己之力來改變整個體系、制度和時代,那太不靠譜了。 所以他只能選擇一定程度的“同流合污”,而這種“同流合污”甚至在這個時代連潛規則都不算,就是明規則,頂多大家心照不宣罷了,連都察院和龍禁尉都不會對這等情況過于關注。 以大周俸祿體系來計算,一個地方官員要維系自身足夠體面的生計和承擔起幕僚們的花費,單單靠俸祿,那真的是不可想象的,這也是為什么貧寒人家往往出一個舉人進士或者仕途光耀者會被廣為傳頌,而真正忽略了進士舉人和官員群體中絕大多數都還是家庭富裕者。 ******* 眼見得春假就快要結束了,馮紫英也在準備著重返永平府。 雖然知道自己恐怕這次重返永平府也只能在永平府呆上一二個月便可能要回來,但是該做的事情還得要繼續做起走。 這段時間京中各派大佬們都在緊鑼密鼓的聚會商議,很顯然大家都要為春假結束之后的人事大調整做著最后的努力。 雖然七部尚書和都察院主官已經明確,但是規模更大,或者說變數更大,爭奪更激烈的七部侍郎,都察院的副都御使、僉都御史,許多重要直省、府的官員也面臨著大計之后的調整,可以說這應當是自永隆帝登基以來,以葉向高、方從哲、齊永泰、李廷機、李三才五位閣臣組閣之后形成執政核心群體成形之后的最大規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人事布局。 這個時機真的說不上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