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朱由檢:我我也覺得說的對。 康熙:確實,永樂大帝不奪位,這大明應該到朱允炆手上就覆滅了。 “明英帝造成的一系列政變導致了明朝的削弱,雖然后面有幾個明朝皇帝,企圖力挽狂瀾,有點起色,但是,明初的盛世,再難恢復了。” “到了最后一代皇帝朱由檢,這是為仁君,朱由檢繼位后大力鏟除閹黨,此后,將閹黨二百六十余人,或處死,或遣戍,或禁錮終身,使氣焰囂張的閹黨受到致命打擊。平反冤獄,重新啟用天啟年間被罷黜的官員。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賜予尚方寶劍,托付他收復全遼的重任。” “勤于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后金政權虎視眈眈,明朝已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 “《漢南續郡志》曾記載記,“崇禎元年,全陜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陜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 “崇禎三年陜西又大饑,陜西巡按馬懋才在《備陳大饑疏》上說百姓爭食山中的蓬草,蓬草吃完,剝樹皮吃,樹皮吃完,只能吃觀音土,最后腹脹而死。” “崇禎六年,“全陜旱蝗,耀州、澄城縣一帶,百姓死亡過半。” “崇禎十三年,順德府、河間府和大名府均有大疫,并且是烈性傳染病的流行,“瘟疫傳染,人死八九”,疫情傳播一年多,又出現了鼠疫,幾乎每天都死亡上百人,多位一家,這場瘟疫到鼠疫,傳染三年之久,導致一座座城幾乎都死亡過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