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中復雜的關系,就這樣被陳舟三言兩語理清了。 曹昂陷入沉思,隨后恍然大悟。 “張邈等人,讓曹操當州牧,目的在于解決黃巾軍。” “最后黃巾軍解決了,而兗州卻通過曹操,成為了袁紹的地盤,還有可能成為將來二袁交戰的戰場。” “張邈等當地豪族愿意嗎?” “他們肯定不愿意。” “張邈等人不想站隊袁紹,不愿意接受袁紹的管治,他們也許不想站隊任何人,只想承認大漢朝廷。” “兗州的官員,都是朝廷任命,和袁紹沒有關系,他們不想屈從,想反抗,其實是正常的。” “并且,袁紹和張邈的關系,也不怎么好。” 陳舟最后那句話剛說完,曹昂接過來道:“這個我知道,袁紹曾多次想讓曹公殺了張邈,盡管曹公都拒絕了,但張邈心里肯定產生了隔閡。” “沒錯!” “兗州名士邊讓一家,就是最好的證明。” “邊讓的死,對兗州的官員來說,是一種警告和震懾,讓他們感到害怕。” “張邈也怕!” “袁紹還多次挑撥,曹操和張邈的關系。” “比如王匡被袁紹寒了心,要去投靠張邈,曹操聽從袁紹的話,把王匡殺了。” “這個時候的兗州上下,早就充滿了反曹情緒,不想曹操繼續當州牧,不想自己成為袁紹的附庸。” “曹操攻打徐州,前后打了兩次,用的還是他們兗州的資源。” “張邈他們不可能眼看著,曹操消耗了兗州的資源、兵力,甚至是根本。” “再有陳宮推動,張邈就反了。” 陳舟繼續分析下去。 曹操能當上兗州牧,和張邈背叛的關系,展開分析得差不多了。 曹昂聽得入神,心里感嘆,原來背后的原因那么復雜。 曹操聽到這里,也發出一聲感嘆。 怪不得他當上兗州牧之后,和張邈的關系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不再像以前那樣融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