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來到郊外。 其他人都還沒到。 陳舟和曹昂他們來得最早,不過洧水支流的岸邊,已經搭建了幾個遮擋太陽的大棚,還布置了其他東西,顯然是董承讓人安排的。 這種情形,再發展數十年,就成了臨江宴飲,曲水流觴。 現在已經有了幾分魏晉風度的雛形。 和他們這邊的歡宴相對比的,是支流附近其他的農田。 雪化了,就形成雪水,濕潤了田地。 還有牛的一些村莊,開始輪流地用牛犁地,沒有牛的那些,扛起農具翻土,趁著土壤還濕潤,翻土比較容易,到了春耕的時候,下一場雨了,再松動一下土壤,即可育種耕種。 公卿士族,開開心心地宴飲。 貧苦百姓,面朝泥土背朝天。 大漢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階級越來越分明,士族壓榨農民,很難不進入亂世,太平道便是如此一呼百應,借用的都是農民的力量。 “他們真的辛苦。” 夏侯玥看向農田那邊,有些心疼地說道。 “這就是社會階層的區別。” 陳舟也無法拉近這個差距,即使在一千多年后的現代社會,都不敢說能絕對做到。 只能說盡可能地緩解。 “少量的士族,占據大量的資源。” “那么大量的普通人,瓜分剩下的少量資源,大概就是眼前這樣。” “農民們耕種的田地,不一定是自己的。” “也許是從士族手里,付出高額的租金,租回來的,只為了能有一口飽飯吃,春節的氣氛還沒褪盡,他們就開始為了今年的生計而忙碌。” 陳舟感慨地說道。 他不是偉人,改變不了這種社會現狀,也只能感慨一下。 “先生說過,王朝三百年。” “大漢三百多年了,矛盾越來越尖銳,大概真的氣數已盡。” 曹昂這番話,說得很大膽。 幸好身邊都是自己人,那些公卿還沒來,否則絕對要挨一頓批斗。 “公子派人到農田里,問那些農民拿一些農具,還有一個犁回來,再問他們誰會做工匠的活,我給他們改造一下,使得耕作更方便。” 陳舟說完這句話,就開始想到了,穿越者必備的曲轅犁。 作為一個及格的穿越者,他現在也不能免俗。 曹昂派人到田地去,一會過后,就有幾個農民,扛著犁和農具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