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佩克什伯爵的話讓洛德維克沉默了。 因為某種意義上說,帥也是一種戰(zhàn)斗力。如果條件允許,指揮官們都會盡可能的讓士兵們穿的帥一點,因為人類是一種非常感性的動物。 帥能夠提高士兵們的榮譽感,而榮譽感構(gòu)建軍隊的基石之一。更何況帥氣威猛的戰(zhàn)士無論是對己方平民還是敵軍都有著宣傳意義。 拿破侖時代的法蘭西軍隊想方設法的把士兵們打扮的漂漂亮亮,一個步兵的全套行頭超過了兩百法郎,而一個要參加閱兵的胸甲騎兵的全套行頭下來可能會達到兩千法郎。 即便如此昂貴,也不能阻止法國軍官們想方設法的把他們的士兵打扮的漂亮一些,這些軍裝的經(jīng)費走得都是各部隊相對獨立的預算。而帥氣的軍裝也是士兵們軍旅生涯中最美好的回憶。 拉納元帥擔任拿破侖的近衛(wèi)軍司令時就因為將大筆的預算拿來為士兵們購置軍服而大大超出了部隊的預算,被拿破侖用貝西埃爾將軍換掉。 當拿破侖的靈柩即將歸葬巴黎的時候,穿著破舊軍裝的近衛(wèi)軍們扶靈歸來,立即引發(fā)了全法國對法蘭西皇帝的追思與回憶。 在缺乏條件的時候,將軍們會選擇戰(zhàn)斗力,譬如什么“XX不土,戰(zhàn)斗力五。”,然而一旦條件具備,將軍們和士兵們都會像藝術家一樣去追求美感。 “這種裝飾,其實是從韃靼人和奧斯曼人那里學來的。奧斯曼人的德里騎兵,會把猛獸的皮毛直接披到身上,有的時候還會把鳥類的翅膀直接釘在盾牌上。韃靼人會把木棍釘在馬鞍上,然后給木棍裝飾上羽毛。” 霍爾蒂指著翼騎兵們身后的羽翼說道。 如果以一個更具有廣度的視角觀察,這種羽翼型的裝飾并非波蘭人或者匈牙利人所獨有,這種裝飾的發(fā)源地其實是東亞或者說中亞地區(qū)。 南北朝是中國甲騎具裝的全盛時代,那個時代的騎兵們的馬鞍后方就有一個類似孔雀開屏一樣的凸起的羽飾,高度在半米左右,稱之為寄生。 當那個時代的中原甲騎們在原野上展開的時候,他們的沖鋒一定是當時整個世界上最絢麗的美景。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