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舒妃一系和良妃一系打破了頭,萬萬沒想到,晴天降霹靂,皇帝居然準備立青蓮觀里那位為皇后,雙方豈肯罷休,各種理由反對。 他們越反對皇帝就越堅持:“玉蓮真人澤被蒼生有國母之風,百姓甚愛之,這樣的女子都不堪為后,誰堪此大任。” 若論民心,舒妃和良妃拍馬都追不上,若論帝心,帝心明顯在青蓮觀那位身上。 大勢所趨,舒妃和良妃兩派一看,帝心民心不可違,那就這樣吧,反正姜氏又不能生,不能生的皇后對大局沒有任何影響。如今這位皇帝登基時,也有兩位太后,一位就是先帝的皇后王氏,一位就是皇帝生母陳妃。王太后十分知情識趣知道自己和皇帝不是親母子,留在宮里礙眼,于是去了五臺山禮佛,一年到頭難得回宮一趟,最后薨逝在五臺山上,整一個透明人。因此,讓姜芙蕖當皇后又何妨,最后也只能是個擺設。 就是陳太后也覺得比起舒妃和良妃,姜歸當皇后更好,當然要是讓陳家女當皇后就更好了,不過陳太后知道皇帝兒子不待見陳家。 于是,姜歸成了皇后。 姜歸還有一大堆后招沒使出來,都沒來得及表演一個鳳凰飛天,‘duang’一下,皇后寶座從天而降,什么是因禍得福,這就是了。 “恭喜娘娘。”無為道長春風滿面,覺得自己沒有押錯寶。 姜歸:“沒有道長幫忙,絕沒有我的今天,道長恩情,我沒齒難忘。” 無為道長心下熨帖:“娘娘言重了,貧道不敢當。娘娘得天人厚愛,萬民愛戴居鳳位乃天命所歸。” 姜歸看著無為道長,微微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封后的圣旨下來了,姜歸卻沒有馬上進宮,需要擇一良辰吉日行立后大典,同時還要在坤寧宮內修一座小道觀,供她繼續修行。 “她居然當了皇后,皇后。”姜玉蘭不可思議地喃喃,巨大的悲哀涌上心頭,一句沖動之下的氣話,導致她被穆青柏休棄,大哥大嫂為了自保說她胡言亂語有癔癥,于是她成了瘋子被關在這個院子里,若非怕過猶不及,只怕大哥會想弄死她,就如父親讓母親病逝一樣,她知道,她什么都知道。 當年她那么看不起覺得只能以色侍人的姜芙蕖居然成了皇后,她一個庶女居然成了皇后,她這個嫡女卻成了棄婦還被關在這里,到底是她瘋了還是皇帝瘋了。 皇帝高興瘋了,邊關大捷,一直被突厥壓著打的大周將士終于揚眉吐氣一雪多年之恥,壓著突厥蠻夷打了一回,其中威力驚人的火.藥功不可沒,火器營的負責人布多多公公也一戰成名。 捷報傳來的當天,龜縮起來已經懷胎十月隨時都能臨盆的靜嬪一咬牙一跺腳喝了一碗催產藥,讓自己發動了,她已經悄悄問過太醫,這一胎是兒子。然而四皇子居長,七皇子有良妃背后的世家,她的兒子卻什么都沒有,所以她得給兒子爭一個祥瑞出身。 就這么的,八皇子呱呱墜地,而靜嬪卻沒能熬過生產難關。當年沒有大捷所以靜嬪沒有催產,但是庇護她的陳太后想給寧妃一個皇子,于是去母留子。當年陳太后一番處心積慮最終卻是為姜芙蕖做了嫁衣,這一次陳太后什么都沒做也不敢做,倒是白撿了一個八皇子。 皇帝把后宮嬪妃數了數,發現沒一個合適撫養八皇子的,論資排輩該是德妃,可皇帝覺得德妃不夠機靈,只怕護不住八皇子,思來想去只能決定讓陳太后撫養。 這一下子,舒妃和良妃頓時緊張了,八皇子被太后撫養,這身份立馬金貴起來,又是個祥瑞皇子,對太子之位完全有一爭之力。 因為這一變故,后宮本就緊繃的氣氛更是一觸即發,卻因為三足鼎立又形成微妙的平衡。 這時候,新皇后姜歸進宮了。 近一年未見,乍見姜歸,眾嬪妃難掩驚愕,穿的是百鳥朝鳳的皇后朝服,撲面而來的卻是縹緲仙氣。這一刻,眾嬪妃彷佛知道為什么皇帝那么看重她了,危機感油然而生。 舒妃和良妃無比清晰地意識到這位繼后和先前蕭皇后不一樣。蕭皇后無寵無權更無謀略,可繼后都有。皇帝對她敬重有加,民心和那些神物就是她的權勢,當年的芙嬪就是個有謀算的如今能一躍成為皇后,誰敢說她胸無溝壑。 舒妃和良妃各自打起十二萬分精神,嚴陣以待,卻見封后大典之后,姜歸就住進了道觀,一心修行時不時拿出一件天賜之物,對后宮諸事不聞不問,不像個皇后,更像個世外高人。舒妃和良妃就有點懵,她是真的出世不問紅塵了,還是假裝出世,二妃想得腦殼痛,卻不敢輕舉妄動,都怕成了那出頭的椽子,便宜對方。 后宮竟是難得的平靜下來。 皇帝一看,就覺得這皇后立得好立得妙立得呱呱叫。 樂極生悲,皇帝突然病倒了,沒幾日便昏迷不醒,全體太醫束手無策,便是被請來的無為道長都無能為力。無為道長心道,繼后的手段,要是他能化解,他哪用得著如履薄冰。這一年多下來,越是相處越是了解就越害怕。早些時候,無為道長多多少少存了點壓制對方的念頭,現在的話,無為道長哪里還敢有這種大逆不道的心思。 陳太后擔憂之下恰到好處地中了風。 于是虔心在到觀中修行姜歸被宗室大臣請出來主持大局。 姜歸肅容:“陛下病重,朝堂之上還得勞煩諸公。”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