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剛好又趕上小冰河時代,糧食欠收,國內災荒不斷,百姓民不聊生,四處反民揭竿而起。 眼看江山山傾覆,國將不國,而崇禎帝依舊猶豫不決,踟躕不定,根本沒有任何辦法扭轉戰局。 唐王朱聿鍵明知是死罪,依舊募兵數千北上勤王,這本是彰顯血脈親情的好事,也可以作為表率,敦促其他藩王有樣學樣,打開私庫,募兵也好,救濟百姓也罷,幫助大明渡過這次危機。 可多疑的崇禎大帝,在所有選擇中,選擇了最不正確的處事方法,降罪與朱聿鍵,并囚禁于京城。 此事一出,其他蠢蠢欲動的藩王哪還敢有半點兒同舟共濟的心思。 老子不顧祖志,撇家舍業,甚至散盡家財,幫你坐穩龍椅,而你不知感激,反過來卻要降罪囚禁。 哪個傻子還會繼續幫你做事? 很多皇室宗親的心就在這一刻徹底涼掉,更有甚者,內勾反賊,外通建奴,徹底擊沉了大明這艘巨輪。 有人說,明亡于太祖洪武皇帝,因為他泥腿子出身,目光短淺,太過溺愛子嗣,讓皇室宗親成為大明江山的毒瘤,最后更是徹底拖垮了大明。 有人說明亡于嘉靖帝朱厚聰,因為他在位四十余年,不理朝政,一心煉丹修道,甚至把大明當作一家上市公司,他這個當皇帝的帶頭貪污,為了有更多的錢修建宮殿,不惜讓江南百姓改稻為桑,致使民怨沸起,餓殍遍野。 有人說明朝亡于木匠皇帝朱由校,寵幸大太監魏忠賢,致使無數忠良被害,中央朝廷腐朽到了骨子里。 實則,明就亡于崇禎! 一來,這是歷史的既定事實,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帶兵攻入京城,崇禎吊死于煤山的歪脖子樹上。 二來,崇禎小肚雞腸,為人多疑,不懂為君之道,更沒有用人之能。 明熹宗朱由校留給他的,雖不是一副倆王帶四個二的天胡開局,但也是一副能贏的好牌。 他以為自己生活過得樸素一些,衣服穿的樸實甚至帶著補丁,大明的財政就會慢慢好轉,這簡直是異想天開。 他以為殺了大太監魏忠賢,朝廷便會安定,大臣們便會安心輔佐于他,這更是異想天開。 他以為凡事親力親為,定能感染群臣,感化黎民,感動上蒼,實則只是感動自己罷了。 “王爺放心,我會好好照顧郡主的。” 孫明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