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好奇心起來了。 下次去安達終于知道是自己沒見識了。 那應該是一家影院舊址,位于三道街,好像很久沒放什么電影了,整個顯得很破敗。門前很大的空地上,小商販很多,大多是書攤,得有十多家,幾乎每家都有小人書,這里的“有”和古玩城二樓的有是不同的,是成箱子的有。而且還有六七家是以小人書為主的。如田爺爺進了二觀園般的我立刻眼不夠用了。 當然是馬上挑書。 這里有個小插曲。 安達的書商們小人書價格是0.5元和1元兩種,有些特別好的才賣到2元。而這0.5和1元之間并無明顯擺放上的區別,全憑商家確定,你把挑選的書遞給他后,他會告訴你哪本是1元的,哪本是0.5元的,這就增加了不可控性。 所以我每次去都聲明,我只是買來看。然后選出幾十本(想想當初五六本被夫人鄙視的還是有道理的),告訴商家,這里邊哪些是1元你挑出去,我只要0.5元的。幾次過后,商家看我真是不買1元的,又因為每次買的實在太多,基本上我挑什么就都0.5元給我了,習慣后也不說什么1元的事兒了。 當然有些明顯是品相好的書我也給人家1元,或是有些人家本就聲明2元或5元的我也給人家。 我只是針對那些先前不說,等我選完后再說哪些哪些是1元的那種。每次去了都至少幾十本幾十本的買,有時一次就買了三四塑料袋。這樣堅持了好久,終于多了幾千冊的小人書進一步豐富了我的收藏。 第三波增長高峰是在bj的潘家園,我在《再見琉璃廠,再見琉璃廠》一文中描述了當時場景。 第二次去琉璃廠已是2000年了。 ...... 那一次我在琉璃廠知道了兩個地方,一個是潘家園(我專門奔這個地方的小人書去的),第二個是bj北總部胡同32號(這個地方成了我心中的一個新的圣地)。 那年我在潘家園買了2000多冊的小人書,基本上都是七十年代左右的,加上一些大套系的缺本,成了我11000多冊連環畫收藏中的珍品。 還記得當時一個攤位上有《閃閃的紅星》一共8本,攤主要價5毛一本,我和夫人說:“現在的小人書是低價期,馬上就會爆漲,我們把這8本都買了吧!”夫人“和顏悅色”地說:“買可以,但就算等到書漲了一百倍,50元一本了,你能蹲地攤上去把它賣了嗎?”我搖搖頭,怎么可能漲到一百倍,就算漲到一百倍了,我也不能蹲個地方賣去啊,老實地買走了其中一本品相最好的。(今天再去潘家園,同樣的《閃閃的紅星》已經被叫價500元,何止漲一百倍,漲了一千倍啊,而且現在還有個東東叫淘寶,不用蹲地上賣了。) 那時覺得琉璃廠真好。那時覺得潘家園的小人書真多,從那以后我再沒見過一兩元一本的七十年代左右的小人書了。 現在就連一元兩元一本的小人書也幾乎沒有了。 第四波的增長高峰是在長春。當年我和趙玉華在那里設計長春火車站,現在的長春火車站就是按我們出的這張設計圖建造的。 一向喜歡顯擺的我現在提起來這件事并沒有什么驕傲的感覺,那是因為隨著成長,越發可惜了當年老火車站的那個歷史悠久的鐘樓了,真的可惜了,只是就如拆除的那個濟南火車站的哥特建筑一樣,這不是當年的我們所能改變的。 設計的空余時間跑遍了長春各處的舊書市,買了好幾箱小人書。 懷念那個時代。 懷念那個小人書一兩元一本的時代。 懷念那個每到一地都有書攤可以逛的年代。 懷念那個再也回不來的年代。 第五波的增長高峰利益于網絡,網絡的完善令我們現在幾乎可以搜尋到所有的缺書,我在網上買了很多小人書,但不知為什么卻少了那種淘而發現的喜悅。漸漸地很久不買什么書了。 這就是我當年在7788中國收藏熱線上買書時的記錄,現在上邊還有30多塊錢呢,已經是三星買家了,可見當初確實買了不少。 人都是這樣,太容易得到的就不當回事兒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得到金固然是樂趣,但少了淘,樂趣將少了不少!! 雖然有人買了書是為了充門面,但顯然我不是這樣的! 我是要讀的。除了讀我買的小人書外,我還讀了許多別的書!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