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0章.編輯歲月-《我的回憶錄之五十有二》


    第(2/3)頁

    出完一期后,找個地方復印一下,自己出的自己留彩版。

    其他兩個文學社都是先用蠟紙刻印然后油印出來。

    無比懷念岸邊的風景!

    第二個階段就是在油田化工總廠期間,以一己之力支撐的《油化青年》。

    我曾經說過,我參加工作期間付出最多的就是在油田化工總廠團委期間。

    我一個人做了10多個人的活兒。

    團干事(團中央級青年文明號)、司機(平均每天100公里左右)、編輯、審稿、打字、校對、排版、封面設計、插圖、打印、裝訂、再加上開專欄寫稿等等(起早貪黑保證了每個月一期的《油化青年》)。

    和手寫的《柳岸集》不同,1997年我已經開始使用wps97編排圖文了。

    每期36個頁面基本上都是我一頁一頁精心設計的。

    最初我只是用wps打印文稿。

    從文稿變成刊物難度增加的不是一星半點兒。

    當年幾乎找不到如何用wps去設計圖文并茂的文章的方法。一切都得自己摸索,邊學邊設計。

    從僅需正常的橫排到根據需要添加豎排。

    從僅需打完字變換一下字號,標題略有加粗到每頁力求用空心、立體、環繞、加粗、變色精心設計每一個刊頭、標題。

    要知道那可是1997年,電腦剛從dos命令下變成開了個窗戶的windows不久。

    那個時候也沒有圖片可利用,只能從報刊雜志上裁剪粘貼備用。

    用的時候還不能直接用,每張有可能用上的插圖得用掃描儀嗞嗞作響地掃上一兩分鐘,才能變成電子版。

    白天有工作,只能晚上干活兒,那段時間我幾乎沒有晚上一兩點鐘前睡覺的。

    遇上稿件不夠,還得自己親自捉刀補足到36頁,有時用筆名寫點隨筆,有時寫上一些美術鑒賞之類的東西。

    和路遙早晨可以從中午開始不同,我還得早起接人上班。

    所以我當年的早晨是真正的從早晨開始的。

    現在細翻保存下來的這些刊物,好多熟悉的人早已不在了,更多的人則是青春不再。

    第三個階段就是2016年興之所至決定開始編輯的《溯游》期刊。

    這段經歷我在2018年5月1日寫的《溯洄而上,莫若溯游從之》一文曾做過詳解。

    為改久未提筆謀篇之惰,相約些許同好,籌創文學社。

    ……

    正因為對文字的癡迷,所以當三十年后,又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相約攜手,重新踏上了文字之旅。早已青春不在的我們,已經不再想溯洄而上去挑戰那且阻且長、且阻且躋、且阻且右之道,而是興之所致,隨遇而安,順流而下之中,或許驀然回首時,所謂伊人,已宛在水中央……

    和《油化青年》那個時候相比,現在的wps97已經成了紙箱里的一張安裝光盤,承載著一些當年勤奮而艱辛的記憶。

    隨之而來的,是設計水平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的進步。

    iedit、coreldraw等軟件謙虛地說基本上已經得心應手了。

    一切基礎準備就緒。

    共有14名同好響應我的相約,如期交出了他們的文章。

    我精心設計出24個頁面(如果有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一下上邊那個封面圖片,可以直接進到電子版),并約了我們的下一代,田冀江同學家的千金,寫出了一篇精彩的《刊首寄語》,驚艷了我們的眼神。

    確實沒有想到我們的愛好能傳承到下一代,這比我們的文字變成鉛字還讓人開心。

    好樣的,田一力同學。

    略有可惜的就是只出了第一期。

    許多同學都已經交了第二期的稿件。

    我也設計完成了很多頁面。

    包括封面設計,再多幾篇稿子就能成書了。

    文章設計裝訂成冊后拿在手里的實體書感覺就是不一樣。

    那是一種真實。

    也是一種成就。

    《溯游》打印成冊后,我把其中外地同學投稿的成書郵寄了出去,過了一把真正編輯的癮。

    同時腦補了一下要是能寫一下退稿信就好了:

    周某碩同學,來文收到,略有不足,主要體現在1234567xxxxxx(此處省略1千字),現將稿件退還給您,希望您繼續努力。謝謝您給我們投稿。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城县| 武冈市| 望奎县| 汉沽区| 巴林左旗| 沛县| 临邑县| 镶黄旗| 竹山县| 酒泉市| 南充市| 平潭县| 巴里| 扶余县| 通河县| 榆中县| 湛江市| 克东县| 沅陵县| 水城县| 拉萨市| 仁寿县| 平潭县| 高邮市| 台北市| 沂源县| 奇台县| 瑞金市| 柳江县| 静宁县| 桂林市| 临沧市| 武安市| 尚义县| 佛坪县| 阳曲县| 金寨县| 利辛县| 南陵县| 安徽省|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