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倒不如把自家男人喊回來,一起采野菜,一天40塊,足夠讓家庭富裕起來,再養些雞,也能賣不少錢。 時間自由不說,還能多陪陪自己……! “小巖說的對,我們村靠挖野菜就能發家致富,干嘛還讓家里男人到外面累死累活,我回去就和家里男人商量,讓他和我一起上山挖野菜!” 李嬸第一個站出來,贊同道。 不少村民紛紛附和。 但同樣,也有一些村民猶豫,畢竟挖野菜這個營生,也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她們家里的男人,在外面的工作,還算穩定,貿然喊回來,萬一忽然有一天,林巖不收野菜了,她們該怎么辦? 林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要承包村里的山,搞水果莊園,就必須有大量的勞動力,幫他種植,照料水果樹,等水果豐收的季節,有人幫他摘水果。 不然的話,他就算搞了一個水果莊園出來,沒有人幫他采摘水果,水果爛樹上,就麻煩了。 他現在提高野菜的收購量,就是為了吸引大石村的年輕壯年回鄉。 這事,往小了說,是幫他忙,往大了說,是支援家鄉建設,推動家鄉經濟發展。 他提出的挖野菜、養雞,兩項建議,也是為了讓村里的年輕壯年,閑時能有不俗的收入,等到水果豐收時,也能充當勞動力。 “小巖,你讓我們在家里多養一些雞,你是不是有什么賺錢計劃了?” 見到不少村民面露猶豫,三狗反應極快,沖著林巖詢問道。 果然。 他此話一出,那些猶豫不決的村民,目光也是紛紛看向林巖,等待著林巖的回答。 林巖點了點頭,認真的說道:“讓大伙養雞,我確實有一點想法。” “我們大石村,算是十里八鄉中,最大的養雞大村了,每個月都有不少商販來我們村收購成年雞,但開出來的價格都是極低,平均下來,不到兩塊一斤。” “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村的養雞業,沒有規模化、系統化、統一化的原因,別人開什么價,我們就什么價賣了,很少和別人講價,也沒有講價的機會!” 四周的村民聞言,都紛紛點頭贊同。 他們養在院子里的雞,大多都是用雞蛋孵化出來的,培養周期長不說,成品率還低,好不容易養大了,有商販來收,在價格上,只要過得去,他們就迫不及待的出售了。 所以,往往他們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的雞,到頭來,也沒賺多少錢。 “巖哥,道理我們都懂,可我們該怎么辦呢?” 三狗問道。 其他村民,也是紛紛看向林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