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梁縣-《楚臣》
第(1/3)頁
在進揚州之前,韓謙隨第一批以逃荒名義渡江北遷的人手一起,先趕去位于滁州、揚州之間的石梁縣實地走了一圈。
石梁縣位于滁、揚之間,烏杏山以東的平原地區,大部分區域地勢低陷。
石梁縣又位于洪澤浦以南,位于樊梁湖主湖域以西,諸多發源于巢州東部丘山的溪河,有多條經石梁縣境內流入洪澤浦、樊梁湖。
這種地理上的先決條件,導致不論巢州東部以及涂州西部下暴雨,還是北面的洪澤浦或東面的樊良湖水位高漲,石梁都會洪水滔天。
另一方面,石梁縣雖然說位于淮南腹地,但大楚開國以來,梁軍曾兩次大舉攻入這個腹地,以致朝廷也完全沒有心思在這些淮南(淮西、淮東)投入大筆的錢糧屯田墾荒、興修水利。
淮東、淮西兩地十數州,平均人口密度都不及江南東道一半。
而具體到石梁縣,更是人丁稀寥。
韓謙踏進石梁縣時,安寧宮叛軍都已經撤到洪澤浦內(水師)或洪澤浦以西(馬步軍),而禁軍馬步軍及五牙軍水師也已經在石梁縣的南部建立營寨,監視北面洪澤浦內的叛軍樓船軍水營殘部以及以西叛軍馬步兵的動靜。
當然,石梁縣以西的樊梁等湖則在信王淮東軍的控制之下。
恰如韓謙所預料的那樣,地形低陷的石梁縣區域,此時就已經成為楚軍、叛軍以及淮東軍的緩沖區。
這時候已經是五月下旬,天氣炎熱起來,連日的暴雨,年久失修的河堤,已經叫石梁縣境內變成一片澤國,但還有大量逃避戰亂的難民滯留在其地。
流民在逃難過程中,也天然以鄰近的鄉里凝聚起來,抱團成一串串流民勢力,在這水澤滔天的緩沖區域內艱難的掙扎生存著。
這時候也有一批江南的宗閥或者朝中的官員,先期派人手渡江來圈占土地。
他們就等著朝廷在穩定對這一帶的統治之后,重啟經濟民生之事,他們就能順勢免費獲得大量的田地——朝廷需要有人去開發、耕種這些土地,對此也是鼓勵跟縱容的。
這使是此時地廣人稀的滁州境內,形勢要比想象中魚目混雜。
當然了,宗閥以及朝中官員先遣派出去渡江的人手,主要還是集中在駐軍或已經有衛甄等朝廷官員接管的滁州城附近圈占土地。
赤山會組織第一批人手不多,就三四百人以逃荒的名義渡江后,沿滁州、揚州交界處的小塔河,攜老扶幼、拖家帶口,直接插入石梁縣,駐守石梁縣南境的禁軍非常不會阻擋,甚至還是歡迎的。
首先赤山會組織的第一批人手,是從江南逃荒過來,心理上會被禁軍將卒視為自己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津县|
肇州县|
铜山县|
宁陵县|
富顺县|
宁阳县|
栾川县|
许昌县|
丰镇市|
灵武市|
英山县|
洪洞县|
泸西县|
韶关市|
孟连|
永州市|
鄂托克前旗|
南开区|
宁国市|
南和县|
梁山县|
东乌|
汉川市|
阿克苏市|
紫金县|
江口县|
缙云县|
宜州市|
繁昌县|
万载县|
凤庆县|
谢通门县|
永泰县|
漳浦县|
屏山县|
正定县|
沛县|
苏尼特左旗|
邓州市|
绍兴市|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