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楚臣》


    第(1/3)頁

    “……水師兵敗洪澤浦,大楚將卒十亡八九,臣在敘州聞之憂心如焚,連夜難寐,憂陛下與朝堂諸公不察梁帝之謀,恨不能插翅飛赴陛下身側(cè),為陛下排憂解難。臣雖居喪未滿,然國難當(dāng)頭,未有不慮國而憂其家者,故得太后相召,未慮其他,臣便集結(jié)兵馬戰(zhàn)船,不敢遲誤須臾,星夜兼程,于十二月十二日率八艘戰(zhàn)帆船載敘州忠勇之士三千二百五十一人抵達棠邑。臣愿微薄之軀能為帝京之藩屏,愿赤誠之心為陛下分憂……”

    “……棠邑,帝京之北門戶也,棠邑存,帝京則安枕無憂,其城毀于前朝末年戰(zhàn)火,先帝定鼎金陵,便遣將筑城以為藩屏。然棠邑獨城難存。大刺山乃淮陽山之余脈,臨江水而枕滁河,越滁河乃南譙、滁州、瑯琊等地,西去為歷陽與帝京隔江相望,西高東低,西華、天井諸峰皆在百三十丈高,山勢巍峨,天然與棠邑互為犄角,為帝京北岸之干城。滁河,古名涂水,源出浮槎山,自西往東,于棠邑城西匯入江水,乃是大刺山之北,又一藩屏也……”

    “徐明珍,賊也,叛附梁國,擁師十?dāng)?shù)萬,即便梁軍不來,江淮亦危,無以守淮西腹心之地,卻又不能失北岸立足之地,以微臣之薄見,除棠邑獨城外,當(dāng)以大刺山、滁河內(nèi)外廣建堡壘,填以精銳,西與舒州,東與揚州相守望,方能令敵師難飲長江之眼,不敢窺陛下御前之鼎……”

    “臣薄德寡能,惟對陛下忠心耿耿,愿為陛下召江淮敢戰(zhàn)之烈勇以守棠邑、大刺山、滁河,以期有朝一日為大楚馬革裹尸以繼先父之志,望陛下允之,臣韓謙叩首……”

    敘州水營午前抵達北岸的棠邑,午后馮繚便與郭榮二人渡江進入金陵城,替韓謙呈上《奏請守北疏》。

    崇文殿內(nèi),臉色蒼白的楊元溥高居御案之后,聽著馮繚站在大殿中央朗聲宣讀奏疏,他的眼角禁不住的微微抽搐著。

    沈漾、楊致堂、周炳武、杜崇韜、鄭榆、鄭暢、韓道銘、李長風(fēng)、陳德、張潮、郭亮、張瀚等將吏分坐左右,或面無表情,或神色凝重,或驚疑不定,將韓謙的這封《奏請守北疏》聽馮繚讀完,長久默然無語。

    韓謙的奏疏洋洋灑灑一大堆字,實際意思幾句話就概括了。

    無非就是“我聽太后的命令來了,來了見僅有棠邑一城會很被動,就建議以棠邑為一端,沿大刺山、滁河修筑更多的堡壘,召募江淮的敢戰(zhàn)勇夫,形成長逾百里的防線,才能叫金陵安然無憂。我無能無愿,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對皇上忠心耿耿,所以請皇上同意我來全權(quán)負責(zé)這事,叩頭。”

    雖說右神武軍及水師殘卒才成功突圍三四天,主要都還滯留在五尖山脈北段的丘山之時,還沒有能穿過敵騎的封鎖線,但還是有個別將卒從其他方向殺出重圍,逃脫出來。

    職方司主事徐靖糾集數(shù)十潰兵,冒險從伏兵縱火大燒的蘆葦蕩中穿過,成功殺出重圍,一路倉皇往南,于前日深夜逃回到金陵。

    徐靖目前算是逃回金陵的最高級別官員,當(dāng)然,除了徐靖之外,還陸陸續(xù)續(xù)有七八十人,直接渡江逃回到金陵。

    同時也有三四百名潰兵,經(jīng)過棠邑時,被韓謙、周憚直接收編過去了。

    不過,這是除五尖山里的小四千殘卒外,唯數(shù)不多從鐘離殺出重圍的將卒了。

    這也意味著鐘離突圍戰(zhàn),前后被殲滅一萬兩千余將卒。

    就算五尖山脈北段里的殘兵能成功突圍,右神武軍與大楚水師也可以說是全軍覆滅。

    左右五牙軍及右神武軍,戰(zhàn)前編將卒、水師四萬兩千余眾,最終僅有四千人左右活著逃回來,十亡其九,與全軍覆滅有多大的區(qū)別?

    這是梁楚爭雄以來,難得一見的大敗、慘敗。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民市| 定襄县| 博客| 济源市| 梁河县| 周至县| 佛教| 延川县| 叙永县| 柘城县| 广东省| 祁东县| 宜州市| 沙坪坝区| 若羌县| 东乡| 东安县| 弋阳县| 黑龙江省| 正阳县| 仪征市| 山丹县| 固始县| 石屏县| 化隆| 余姚市| 罗平县| 枣庄市| 特克斯县| 闻喜县| 西藏| 焦作市| 六枝特区| 明光市| 平乐县| 吉隆县| 酉阳| 拜泉县| 都昌县| 东乡县|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