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楚臣》


    第(1/3)頁

    郭端鐸在金陵、東湖相繼完成既定的和議任務之后,十二月初趕到壽春,便暫時先留在壽春負責協調增援物資的轉接。

    雖說壽春對岸,乃是徐明珍控制的潁州,但通往許州、汝州北部以及通過支流賈魯河(鴻溝)通往滎州境內,與黃河相接的沙潁河(潁水),入淮口就在壽春對岸的潁州境內。

    每個月六七百萬斤的糧秣及其他物資,水路船運永遠是最省事省力的。

    要不然的話,少說需要征用上萬名民夫、上萬頭騾馬及相應的大車絡繹不絕的南來北往,還必須征用大量的民夫保證沿途的驛道、馳道通暢,那個就勞民傷財了。

    棠邑支借增援物資對此時的河淮聯軍在西翼作戰極其重要,又涉及從譙穎兩州過境。

    此外,梁楚訂立和議,關中梁軍將有一部分人馬從梁州乘坐赤山會的商船東歸,壽春也是指定的中轉點。

    郭端鐸身為梁國大臣級官員,如此艱難時刻,自然是要暫時留在壽春督辦諸事,以免出什么岔子。

    而棠邑這邊,主要由兼領壽州刺史的田城以及王轍等軍情參謀專司中原、河朔等北地事務的官吏,與郭端鐸進行交接。

    壽春自秦漢以降,就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跟軍事價值,位于水陸交通樞要,又有利于防御的自然環地,又水土豐沃、物產豐饒、歷來都是中原大亂時諸方爭奪的核心。

    在前朝大規模開鑿東線大運河,而巢湖通往長江的裕溪河(濡須水)以及安豐渠等水道積淤嚴重之后,壽春以及淮西的戰略地位才稍稍降下來。

    要是站在整個江淮、河淮大地的角度去看,河淮、江淮間的水運核心還是以邗溝(山陽瀆)為主的東線水道,但站在棠邑或淮西的角度,從裕溪河經巢湖、淝水河溝通江淮的這條水道,可以說是淮西的生命線了。

    韓謙這三四年都是不遺余力的疏浚拓寬裕溪河水道,年初修復安豐渠之后,對安豐渠以及淝水河接巢湖的兩百多里水道持續疏浚都沒有停止下來,而是作為一個常項工作,分解到沿岸的縣鄉有司繼續執行。

    韓謙要將裕溪河、巢湖、淝水河進一步打造成溝通江淮的核心水道,東湖才能在戰略地理位置之上,超越揚州。

    而壽春作為這條核心水道的北口,將來在棠邑版圖上的重要性,也就自不待言了。

    當然,在此之前,壽春早年乃是天佑帝任淮南節度使時的治所,之后又一直是徐明珍任壽州節度使的治所、衙府所在。

    壽春城池雄闊,外城即郭城或稱羅城,周長十三里,城墻夯土而成。

    壽州軍撤出時,近六萬民眾皆居郭城之中,耕種郭城內外的田地近四十萬畝。

    內城即子城或稱金城,周四里,城墻覆磚石,高峻險陡,城墻外還有深濠,可謂是固若金湯。

    壽春城北倚八公山,北淝水河從東面繞城而過,又有多條渠道引水入郭城,供郭城內農田灌溉及生活所用;郭城內外還筑有六座堅固的營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宁南县| 金川县| 利川市| 剑川县| 江津市| 大竹县| 凭祥市| 仪陇县| 孟津县| 遂川县| 将乐县| 岱山县| 灌南县| 西乡县| 惠东县| 铁岭县| 滦平县| 措美县| 贞丰县| 于都县| 司法| 得荣县| 阿巴嘎旗| 侯马市| 冷水江市| 佛学| 洞口县| 和林格尔县| 普格县| 黔南| 灵宝市| 特克斯县| 黄山市| 揭东县| 林甸县| 仙桃市| 醴陵市| 江安县| 福泉市| 株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