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百九十六章 靴子落地-《楚臣》


    第(1/3)頁

    八月上旬,淮西的天氣終究是清涼起來了,不再那么酷熱。

    進入八月之后,淮河上游也沒有新的洪峰涌來,今年嚴峻到極點的防汛形勢算是叫人稍稍緩了一口氣,而再有一個多月,就又能進入新一季的秋糧收割季節了。

    棠邑集結于霍邱的八千先遣軍兵馬,七月上旬就已經有一部分精銳經潁水北上,抵達宛丘,初期還能從汴京城小規模的疏散軍民出來,但七月中下旬魏州叛軍及蒙兀的斥候兵馬進入汴京南部地區,直接在陳汴驛道兩翼游蕩。

    目前先遣軍最大的作戰任務,就是與敵軍斥候兵馬糾纏,阻止敵軍組織大規模的人馬破壞陳汴驛道。

    而從第一、第二、第四鎮征調的三萬精銳以及從第四鎮征調的兩萬隨軍輔兵,組建的援汴軍主力,在窖山峽的南岸大營集結也已經有半個月的時間,目前還沒有大舉渡過淮河,正式開拔北上。

    除了搭建窖山峽浮橋以及搶修北岸下蔡縣境內的驛道外,更主要還是在等襄北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

    呂輕俠裹挾太后王嬋兒一行人逃入襄州,據棠邑所得的消息,李知誥沒有隨呂輕俠等人進襄城,就直接攜繼室蘇紅玉及諸子李摯等人乘船趕往梁州坐鎮。

    在隨后數日冊立襄王,裁撤襄北都防御使府、置荊襄行尚書省等事,皆是呂輕俠、周元、柴建等人一手操持。

    襄北軍在之前三鎮禁軍主力的基礎之上,合并地方州兵,也隨之調整成為三個行營軍。

    原左龍雀軍主力隨李知誥遷入梁州,置梁州行營軍,李知誥自領行營都總管兼領梁州刺史,兵馬規模維持在一萬五千人左右,負責梁州以及新置金州的屯防軍政事務。

    以左武衛軍兩都精銳,合并隨州州兵,編一萬隨州行營軍,周數領行營總管、兼領隨州刺史,負責大洪山西麓以及封鎖淮陽山西麓山口平靖、武勝等關的屯防事務。

    此時以左神武軍為主,合并左武衛軍三都精銳、左龍雀軍一都精銳以及鄧均郢三州州兵,總計三萬五千人馬,置襄州行營軍,可以說是荊襄叛軍的主力,以荊襄宣慰使柴建兼領行營軍都總管,負責均州、鄧州、襄州、郢州防務。

    至此李知誥退居梁州,柴建成為荊襄叛軍的第一號領軍人物走上前臺。

    除此之外,呂輕俠又以西逃的侍衛親軍為主,從襄州征募一部精壯,置三千人規模的親衛軍,以原織造局典軍徐安為都虞候,護衛行尚書臺中樞;以織造局護兵及襄州州兵,置五千人馬規模的襄州水軍,以鐘彥虎為都指揮使。

    荊襄叛軍總計有六萬八千人馬,乍看也是兵多人眾,算是勉強將攤子鋪開來,也沒有從郢隨鄧三州外圍往襄城附近收縮的跡象,那棠邑眾人暫時也就不用擔心他們會狗急跳墻,投附蒙兀人。

    而合襄鄧均隨郢金梁七州,即便這三四年間在李知誥治下,農耕恢復很快,但人丁總計也不過九十萬而已,維持這么大規模的兵馬可以說已經是極限,棠邑暫時也不用擔心他們有能力從淮陽山西麓山口殺出,威脅棠邑的西翼。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德县| 湄潭县| 沙洋县| 黄山市| 龙里县| 阜平县| 文成县| 衢州市| 潼南县| 临洮县| 九台市| 宁阳县| 东源县| 罗江县| 吴忠市| 霍邱县| 乡宁县| 额济纳旗| 临潭县| 库车县| 行唐县| 太仆寺旗| 烟台市| 台东县| 靖江市| 巩留县| 吉木萨尔县| 鄂伦春自治旗| 江阴市| 内丘县| 马龙县| 桦甸市| 喜德县| 耒阳市| 昔阳县| 兴海县| 连云港市| 喀什市| 常熟市| 信阳市|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