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楚臣》
第(1/3)頁
三月河洛干旱少雨,蒙兀兵馬借舟船便利,殺入伊洛河,便成功的將偃師東部及鞏縣的守軍切割開來,將主要攻勢放在伊洛河的東岸。
除梁師雄率兩萬東梁軍從東面晝夜不休的進攻虎牢關外,三月中旬就有四萬多兵馬進入伊洛河東岸,從背腹進關虎牢關以及駐守嵩山西北麓諸寨的蘇幕、沈鵬等部。
烏素大石、蕭衣卿的意圖很明確,不能攻陷白馬峽及偃師城,邙山諸嶺與洛陽、孟津等地渾成一體,韓謙有著內線調動兵力的便利,但嵩山西北翼地形險峻,他們只要有精銳兵馬楔入嵩山之中,就能將伊東諸寨、鞏縣治城及虎牢關與白馬峽、偃師等西翼的城寨切斷開,而只要拿下伊東諸寨、鞏縣治城以及虎牢關,他們就能將這些地區(qū)與滎陽聯(lián)成一片,從而打開河洛的東翼門戶,后續(xù)在河洛地區(qū)繼續(xù)作戰(zhàn),形勢將變得有利于他們。
馮宣、陳昆守虎牢關,僅有一萬兵馬,傷病又多,在兩面受敵的強大壓力之下,只能放棄關城之外的陣地搶奪,將兵馬都收縮回關城之中,據(jù)城以守。
東梁軍以及蒙兀兵馬進逼到關城之外,便得以將旋風炮等戰(zhàn)械架設起來,盡夜不休的投擲石彈,轟砸虎牢關。
馮宣、周憚、蘇烈諸部北上時,被迫將大中型戰(zhàn)車、戰(zhàn)械都留在下蔡等地,連同大量的精密鑄件這時候也沒有辦法通過嵩南棧道運送過來,虎牢關內的工師、匠工只能因陋就簡,打造一些簡易的戰(zhàn)械參與防御,但并不比敵軍差上多少。
伊東諸寨,包括鞏縣治城在內,雖然猶部署蘇幕、沈鵬等部兩萬兵馬,但主要都是舊梁軍將卒,戰(zhàn)斗力不強,不要說在城外與敵軍精銳爭鋒了,在近兩倍敵軍的進攻下,三月中下旬就連失數(shù)寨,損失五千余兵馬,主將蘇幕力戰(zhàn)而亡,韓謙不得不令沈鵬率殘部撤到鞏縣治城堅守。
鞏縣縣城位于白馬峽與虎牢關之間的中心點,伊洛河從城池西北流淌而過,乃是伊洛河東岸不容有失的關鍵節(jié)點。
而敵軍在伊洛河東岸的進攻點主要集中到虎牢關及鞏縣縣城,進攻更顯得從容不迫。
為緩解鞏縣守軍的防御壓力,韓謙著溫博、薛川負責邙山東嶺的防御,他產(chǎn)自進駐白馬峽督戰(zhàn),從邙山東嶺、孟津等地抽調精銳兵馬包括侍衛(wèi)騎兵在內,都集中到白馬峽東岸的白馬寨,著韓東虎、李磧、王樘、霍厲、石如海等將,沿伊洛河東岸,輪番率部進攻蒙兀軍在東岸的營寨及陣地。
進入四月,烏素大石將趙孟吉所部逾三萬前蜀兵馬,經(jīng)水路調到伊洛河東岸地區(qū),使得蒙兀及東梁軍在伊洛河兩岸的兵馬增加到十余萬眾,戰(zhàn)事更是進白熱化。
韓謙也進一步調兵遣將,將曹霸、董泰、張廣登等部分從嵩南棧道、雙龍溝棧道調入河洛參戰(zhàn),從河洛募征兩萬精壯補入營伍,雙方在伊洛河東岸進行拉鋸作戰(zhàn)。
雖然雙方都有多次陣列被撕開、擊潰的時候,但由于雙方在兩翼都扎下營寨、壕壘,每有交戰(zhàn),皆在后陣、側翼留下大量的預備兵馬,每每前陣兵馬打潰,側翼兵馬殺入戰(zhàn)場充當主力,掩護散潰兵卒后撤重新集結,避免在戰(zhàn)局崩潰式的陷落。
也使得戰(zhàn)事變得格外的殘酷、血腥、慘烈。
雖說蒙兀人還是惜用其本部精銳騎兵,更多是用驍勇善戰(zhàn)的騎兵參與側翼作戰(zhàn),但在東岸相對開闊的區(qū)域,還是給守軍制造大量的傷亡;也由于蒙兀騎兵的頻頻出擊,提升了趙孟吉等部原本戰(zhàn)斗力不強的兵卒士氣,增加到守軍的反擊難度。
即便守軍不時能將這些兵馬打散、擊潰,但蒙兀騎兵兇狠的從側翼沖殺出來,常常無法擴大戰(zhàn)果就被迫收縮后撤,以致并不能有效的殺滅敵軍。
說起來還是舊梁軍的兵甲戰(zhàn)械在之前的戰(zhàn)事中消耗太多,而棠邑軍的精銳戰(zhàn)械卻沒有辦法及時運過來,韓謙再焦急也沒有用——三月嵩山不時飄起綿綿細雨,對嵩南棧道的運力限制更大,甚至每天都有運兵不慎連同騾馬摔下山崖。
三月下旬到四月中旬,雙方的傷亡比例相當,考慮到大部分敵軍還要處于不利的局勢下進攻虎牢關等關隘城寨,就整體而言還是敵軍更占優(yōu)勢。
敵軍可以調用的兵馬規(guī)模還是遠在守軍之上,不僅敵軍的孟州大營能源源不斷就近從王元逵、田衛(wèi)業(yè)兩部抽調精銳將卒,輪番送入伊洛河東岸作戰(zhàn),東梁軍在虎牢關以東更是愁地形不利更多的兵馬展開攻勢。
雖然韓謙在河洛地區(qū),也有大量的精壯可以征調,補充兵力的不足,但這些都是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新卒,大規(guī)模編入營伍,頂替戰(zhàn)亡傷病,勉強保證諸部兵員滿編,但整體的戰(zhàn)斗力則是在不斷的下滑中。
看到白馬峽以東的拉鋸戰(zhàn)場戰(zhàn)事慘烈,顧騫、雷九淵、朱玨忠等人甚至建議韓謙將兵馬收縮回白馬峽以西,寄望沈鵬、馮宣、陳昆能在虎牢關、鞏縣縣城死守到大汛來臨。
即便虎牢關、鞏縣治城其中有一座城池失守,也好過精銳損傷殆盡;留下這些精銳將卒,才是東山再起的資本。
存人失地,還是存地失人,顧騫、雷九淵等人都有權衡,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棄守汴京了。
韓謙卻知道虎牢關、鞏縣治城任失其一,都會叫河洛東翼的形勢變得極其難看,而棠邑軍的嫡系精銳還沒有到必需撤守城池的時候。
拉鋸戰(zhàn)進行到四月下旬,禹河大汛并沒有提前來臨,但洛東、洛南地區(qū)連降大雨,使伊川等發(fā)源于伏牛山北麓、嵩山西麓的溪河水勢大漲,而偃師、白馬峽、鞏縣、虎牢關一帶更是連日來淫雨霏霏、連綿不絕。
而在第二階段戰(zhàn)事之前,韓謙就有意破壞掉伊洛河東岸溪河溝渠的堤壩,以便在汛期來臨之時,大水能將這一片區(qū)域沖擊得更加的泥濘,加大積澇程度。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连|
贵南县|
开化县|
抚顺市|
溆浦县|
邯郸市|
阳泉市|
平潭县|
兴山县|
新乐市|
奎屯市|
固原市|
深圳市|
扶绥县|
富民县|
大埔县|
赣州市|
措勤县|
太和县|
乐都县|
珠海市|
策勒县|
潍坊市|
静乐县|
吉首市|
庆元县|
凯里市|
蒲城县|
淳安县|
汾阳市|
灵武市|
宁化县|
石首市|
华坪县|
湾仔区|
张家口市|
霍林郭勒市|
桃园县|
临洮县|
民和|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