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行腳僧點點頭,輕聲道:“鐵樹尚有開花日,榆木自有開竅時。” 也不多說。 他親自動手,從樹根之上取下了最堅硬的那部分,亦是世人口中的榆木疙瘩,細細打磨成了一只木魚,隨身攜帶。 …… 行腳僧很怪。 走的路,更是與現有的佛修大相徑庭。 主張心性本凈,佛性本有,覺悟不假外求,更是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強調無念無相,即心是佛。 起初。 他的理念不被眾僧接納,備受打壓,輾轉流離,四處顛沛。 期間。 這只木魚跟他形影不離,陪他踏過了千山萬水,輾轉了大千世界,見識了紅塵滾滾,經歷了劫難重重,可……礙于先天根腳,始終沒有多大的變化。 行腳僧也不急。 依舊是隨身不離地帶著它。 隨著時間的推移。 行腳僧的主張漸漸被大眾接受,追隨者,心疼,弟子……日漸眾多,甚至到了最后,連雷音寺的諸多古佛菩薩,也接納了他的道理,再次邀請他前往靈山雷音寺一行。 這一次。 他不再是一個人,所主張的理念,也不再被人嘲笑。 而這一行。 也應下了他當年放出的狂言。 他與現任雷音寺主持公開論道百年,引得三千大世界的諸多名宿前來圍觀,甚至還有多個不朽者現身,聲勢之大,堪稱空前! 百年期滿。 現任雷音寺主持被他的道理所折服,甘拜下風,讓出了主持之位,不知所蹤。 而那只木魚。 在這場論道中,始終被行腳僧放在身側,日日夜夜被佛理熏陶了百年,也終于誕生出了一絲靈性,只是距離生出自我意識,還差了不少,似乎……能走到這一步,就是它的極限了。 彼時。 所有人都在勸。 以行腳僧即將得證不朽的修為下,就算想要佛門至高法器,亦是一句話的事,又何必跟一個永遠開不了竅的榆木疙瘩較勁? 昔日落魄的行腳僧。 彼時風光無限的新任佛主。 雖然身份地位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卻依舊不改初心,甚至當著眾僧的面,發下了大宏愿。 “這榆木疙瘩不開竅。” “貧僧,亦不得善終。”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