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云舟上,葉承負手而立,目送烏云離去,面上笑容不減: “天師府李外之間一戰,會比預想中更早啊。” 他身旁扈從安靜侍立。 另有其他同族,也靜靜呆在葉承身后。 雖然不滿于許元貞的無禮,但葉承本人沒有表示,其他人便都安靜。 直到這時烏云消失,才有個少年輕聲問道:“大哥,我們接下來?” 葉承轉身回舟內艙房:“繼續忙我們自己的事。” ………… 烏黑雷云上,雷俊回首看了后方一眼。 云舟和周圍云海,漸漸已不可見。 “唐皇陛下,真要搞些大動作?”雷俊問道。 許元貞:“不無可能,隨他去。” 雷俊忽然想起一事:“在天虛山時,我留意到山河地脈有重大變動,非等閑人力可為,現在看來,不是偶然孤例?” 當初在天虛山九州嶺河源之地,雷俊獲得法寶息壤旗。 之所以此前息壤旗不可取而如今取了沒有不良影響,正是因為山川地脈變動,息壤旗不需要再繼續鎮守天虛川河源。 類似情況,相對少見,往往只有山河國運出現巨大變動時才有。 雷俊觀當今天下,雖然離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尚有差距,但不管怎么看也沒到天下大亂,王朝末年的程度。 山河國運按理說不該出現那么大變化。 除非人為。 而能以人力做到這一點的人…… 不說絕無僅有,但最可能者,正是當今大唐天子。 這個世界,修道界有若干道統,眾多傳承。 引起雷俊注意的是,帝皇,嚴格來說,其實也是一脈道統傳承。 而且,非常強大。 某種角度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當世最強大的道統傳承。 其他修道者通俗上稱之為天子道或者帝王道。 山河國運,萬民敬仰加身下,只要國運正盛,人心所向,則上承天意,下鎮九州,所向披靡。 同等境界的情況下,帝王道甚至對其他道統的修行者,有一定壓制作用。 一統天下的天子,往往就是他當前所在修為境界上的第一人。 直到國運衰敗,山河破碎之際,這一切才會一路走低。 亂世,群雄并起則氣機不定,帝王道人人可修,只要能承受得起這份氣運加身,重整山河,便可能登臨大寶,成為人間至尊。 盛世則不然。 山河穩固之際,帝王道亦穩固,最多只可得一上一下兩人修煉。 便是當今天子和他確立的儲君。 除此二人外,余者皆不得染指。 便是其他皇族亦不例外。 如當前大唐帝室,除天子和太子外,其他張氏皇族都是修行或儒或武等別的道統傳承。 不過,只要天子之位或太子之位更替,承襲者不論原本修行何種道統,都能因承襲國運而很順利地轉為帝王道。 這是目前大眾已知這個修道界身法不二原則的唯一例外。 當今天子雖然立了太子,但太子尚年幼,修為不顯。 所以想要動搖或者說改易山河地脈走向,唐皇最方便。 就是不知他的動機是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