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胡小草話不多,但是長相可愛,倒是十分讓人有好感,有時候不止大人看臉,小朋友也是如此。
被這么多人注視著,胡小草卻沒有任何緊張,她有著這個年齡不該有的心智。
只不過過了半響也沒有開口,大概是在心里組織著語言。
張老師笑容更加溫柔了,“沒關系的小草,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和觀點可以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片刻,小草似是總結好了想法,她慢慢抬起頭,明明是個孩子,但在這一刻卻有了一絲大人的氣質,認真的說道:
“老師,我覺得刻舟求劍的故事,所表達的含義不是刻板,也不是固執,而是追憶、故地重游。”
張老師詫異,“哦?怎么說呢?”
胡小草:“因為,這個故事所教導的并不是警示作用,而是‘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的意境!”
張老師頓時驚訝的張嘴,愕然的看著胡小草,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眼眸劃過一抹不可思議。
打量著面前的小女孩,完全沒想到這樣深奧的話、冷門的詩詞,竟然是出自一個孩子的嘴中。
她平日里都在看什么書啊!
都在琢磨什么啊!
胡小草沒有注意到老師的驚嘆,依舊自顧說道:“這個故事的寓意也可以是:刻舟求劍找的不一定是劍,而是以前的自己。”
胡小草歪了一下腦袋,思考稍許,“嗯……而懷念過去,其實就是在時間里刻舟求劍呀!”
“所以,這怎么能是固執與刻板呢?”
胡小草目光赤城,話語恍若清流,流進了張老師的心里,蕩開了無數的漣漪,童真稚嫩的話語卻說出了大人都想不到的話。
相比之下其他小朋友的懵懵懂懂,并沒有完全明白胡小草話語里的意思,只是覺得她說的很深奧。
有一種莫名的道理,但是具體道理又想不明白,如果他們記得這段記憶的話,可能要多能以后才會恍然大悟。
因為對他們來說,長大后,教育才能完成它的閉環。
張老師卻是陷入了思考當中。
她突然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詞:‘我吹過你吹過的風,我走過你走過的路’。
不正是當下的情景嗎?
正如胡小草所說,刻舟求劍不過是故地重游,每個人都試圖想要在時間的長河中打撈著過去的東西,最終卻是徒勞無功。
這個故事口耳相傳,流傳至今,留下的卻是個警醒世人的故事,詼諧當中透露著些許諷刺。
許多成語故事都是如此,用意警醒世人,可又有誰能夠知道,它們當初的本意究竟是什么呢?
大家是看客,而不是參與者,想法也都帶有極大的個人主義色彩。
而作為故事里的當事人,他們當時又是怎樣一個心境呢?
胡小草的觀點在小朋友當中,也引發了新一輪的熱議。
“感覺小草說的好有道理啊,不愧是班級里面名列前茅的人,先前我還覺得她是個只讀書的呆子呢”
“雖然小草說的和張老師完全不同,但是不知道為什么,我覺得小草說的更好一點。”
有人贊同,自然也會有小朋友反對。
“這說的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啊,我覺得求劍的那個人就是很傻好么,咱們做事可不能像他一樣。”
“說的神神叨叨的有什么用,明明張老師的才是正確說法,大家可別被誤導了。”
“張老師也沒說小草講的不對啊,你這樣就有點太過分了吧。”
雙方各執不同的意見,甚至都快吵起來了,孩子們的爭執把張老師的思緒拉回了現實當中。
張老師回過神,看著吵得面紅耳赤的眾人,頓時有些哭笑不得。
“孩子們,每個人的見解和觀點都有所不同,不能準確說誰對誰錯。”
有小朋友突然問道:“那張老師伱覺得胡小草說的是對的嗎?”
張老師并沒有隨口敷衍,或者因為自己的身份拉不下面子,而是認真思考過后,認真的點頭道:
“老師覺得小草說的很有道理,給了老師很大的啟發,不管是刻舟求劍也好,還是故地重游也罷,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想法。”
當初看刻舟求劍的故事,張老師的觀點和大部分人都是相同的。
完全沒有想到,多年以后的今天,會在一個小孩子口中聽到不同的答案,引發了她的深思。
教育具有一定的長期性和滯后性,就像是一個閉環,多年后有個瞬間突然意識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彈命中你的瞬間,此時才是教育的完成。
即便張老師是由當初的小丫頭,成為了現在教書育人的老師,她也仍在不斷的探索和學習。
有句話說得好,學海永無止境。
張老師感慨無比,看著胡小草可愛的臉龐,忍不住摸了摸她的頭,“小草謝謝你。”
胡小草眨了眨眼睛,大概不明白為什么張老師突然說謝謝,她忍不住問道:“張老師你為什么要說謝謝啊。”
“等你長大就明白了,老師很欣慰你小小年紀就有如此見解。”
“謝謝老師夸獎。”
“小草,能告訴我你是從哪里學的這些東西嗎?”
“我喜歡看書,看古代的書,每次看我都能獲得啟發,而且……”胡小草回答,抬頭看向眼前的江水,神色迷茫道:“而且,那里好像有一個我認識的爺爺在指引著我……”
……
伴隨著嘰嘰喳喳的聲音遠去,這塊土地再度變得沉寂下來,葉秦看著張老師等人的背影,神色頗為感慨。
“沒想到會在這里相遇。”
他更沒想到,當初那個營養不良的小丫頭,如今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是外貌上的,更是胡小草見識層面。
從剛才那一番話可以窺見一二,完全不像是她這個年齡說出來的。
這份閱歷是胡小草的親身經歷,再結合自身的悟性,沒有任何人可以復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