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掌柜對于宋蘊的排斥,一眾書生們都看在眼里。 然而他們卻絲毫不覺得掌柜做錯了,畢竟自從他們決定要來南宜城游學后,宋蘊的態度就一直陰陽怪氣的。 在看見南宜城的繁華之前,他說些貶低南宜城的話,眾人因為無法反駁,只能閉口不言,最多讓他少說幾句。 但如今南宜城繁華至此,除了風景氣候不同,只看這里的物產和各類設施,與江南相比也不差什么了。 他們自己的家鄉如今絲毫比不上南宜城,宋蘊明明已經看到了南宜城的盛景,但對方卻絲毫沒有改變之前那種看不起的態度,時不時還要口出惡言。 先前他背著人說也就算了,他們最多覺得這人性子傲慢了些,往后少與他接觸也就是了。 只是書生們實在沒想到,人家掌柜好心和他們說起家鄉好不容易辦起來的書院,宋蘊竟然當著對方的面,說出這樣的話來。 即便他們自己也不相信什么大儒愿意留在南宜城這樣的小地方做山長,但想來能被掌柜如此推崇,哪怕比不上大儒,其人本身的才學也是不差的。 他們來之前也了解過南宜城這邊的情況,十分清楚在蘇衡玉出現之前,整個南宜城別說書院了,就連私塾都沒有一家。 這邊的百姓很難接觸到詩書,會讀書識字的人更是稀罕。 在這樣一個文風不盛的地方開辦起一家書院,還將書院給支撐了起來,這是多么困難的一件事。 但書院里的山長和夫子們都堅持了下來,還將書院開辦得越來越好,這叫眾人如何不佩服呢? 不說對方學識如何,只看對方扎根在邊關之地,開啟此地民智這樣的功勞,宋蘊就不該用那樣的話,來貶低對方。 書生們越是想著,心中就越是愧疚。 尤其是路勁,他作為這群書生的領頭人,一開始來南宜城游學的提議也是他主動提出來的。 他覺得自己若是能早些察覺到宋蘊對待南宜城的態度,安撫好對方,跟對方好好解釋了此行的目的。又或者在意識到宋蘊的確不想來南宜城時,將隊伍分開,各選其道,或許就不會有今日這種尷尬的事情發生了。 第(1/3)頁